二、形態構成(第3/3頁)

愛爾蘭海把大不列顛群島分割開來,它不像是一個分割物,更像一個港灣,但歷史上已經出現過它對聯合王國造成的威脅。在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的海軍幾乎跟英國和荷蘭的聯合艦隊實力相當,愛爾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脅,當時這個島幾乎全部被法國人和當地人控制。這時的愛爾蘭海不但成了法國人的一個優勢,還成了英國人在交通線上一個最大的薄弱環節。只不過法國人也不敢孤注一擲,把他們的戰列艦開進這片狹窄的海域,而是把準備登陸的遠征隊調到南部與西部的英國海港。在決定勝負的時刻,被派到英國南部海岸的法國海軍徹底打敗了英荷盟軍;就在這同一時間,25艘法國護衛艦駛往聖喬治海峽,攻擊英國的交通線。駐紮在愛爾蘭的英軍陷入包圍,岌岌可危。但是博因河一戰及詹姆斯二世的逃亡使得戰局出現了轉機,從而挽救了英國陸軍。這種進攻交通線的行動,屬於戰略問題,跟1690年一樣,都對英國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處在同一時期的西班牙,由於無法由一支強大的海軍將各個海上的領地連接起來,這種一盤散沙的局面讓其最終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是,雖然西班牙已經衰落,但它還占領著尼德蘭、西西裏,以及其他一些意大利土地,再加上其在新大陸擁有的廣闊殖民地。然而它的海上軍事實力卻非常軟弱,當時有一位荷蘭的博學大家指出:“在西班牙廣闊的海岸線上,航行的都是荷蘭船只。從1648年西班牙跟荷蘭簽訂合約以來,西班牙的船員和水手越來越少,以至於他們公開租用荷蘭的船只開往西印度群島。這在之前是非常不可思議的,那時候他們會非常小心謹慎地將所有的外國人拒之門外。”他還說:“可以明顯地看出來,西印度群島處在西班牙的腹部,必須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讓它與西班牙的頭部相連接。那不勒斯與尼德蘭就像西班牙的兩只生病的胳膊,無法為西班牙效命,因此,如果離開海運的話,西班牙將無法從這兩個地方得到任何有用的東西。在和平時代,西班牙可以隨時租用荷蘭的艦船,但是一旦發生戰爭,我們之間就會產生分歧和隔閡。”

在半個世紀之前,一位亨利四世的主要大臣薩利,就十分形象而準確地把西班牙比喻為“一個雙腿和胳膊都強壯有勁,但是心臟卻極度衰竭的國家之一”。自那之後,西班牙的海軍就屢屢遭受劫難,有時候甚至全軍覆沒。這不僅讓國家蒙羞,其國力也每況愈下,帶來的是商業航運被毀,制造業也隨之消亡。能讓西班牙政府苦苦支撐下去的,不只是遍布全國的工商業,也是來自美洲的運寶船,這上面裝載著大量的白銀,然而這些船只卻時常會受到敵國艦船的襲擊。由於損失掉6艘大帆船,運寶船的活動被迫中止了一年多。當尼德蘭大戰正在如火如荼時,由於荷蘭人對海上的絕對控制,迫使西班牙人放棄了海上交通線,不得不選擇漫長昂貴的陸上交通線路來運送軍隊,這樣一來它又必須面對戰略必需品的增加,以至於達成了一個非常滑稽的協議,就是由荷蘭的艦船為西班牙軍隊運送戰略必需品,也就是說,荷蘭的艦船在供養著自己的敵人。作為回報,荷蘭人得到了在阿姆斯特丹交易市場上備受青睞的香料。在美洲,西班牙人同樣孤獨無依,遲遲得不到國內的援助,只好躲藏在戰壕後面苦苦支撐。不過在地中海地區,這種窘狀有所改善,因為荷蘭人根本就對那個地方不感興趣,而英國人同法國人還沒有開始漫長的為爭奪其控制權進行的鬥爭。到了後來,沒有海上力量的西班牙逐漸失去了尼德蘭、那不勒斯、西西裏、梅洛卡、哈瓦那、馬尼拉和牙買加,這些土地後來數次易手。總之,海上力量的衰敗是西班牙全面衰落的一個重要原因,到現在為止,它還沒有從這個深淵中爬出來。

除了馬達加斯加,美國本土以外占據的所有土地都能夠從陸地上到達,美國的領土外形使其並沒有呈現出特別薄弱的部分,所有比較重要的城市或者基地都能夠迅速到達,要是通過水路的話,成本比較低廉,要是通過鐵路的話,則會比較快速便捷。太平洋地區是防禦最為薄弱的地方,但這些地方也遠離敵人的威脅。美國國內的資源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位法國人就這樣說過:“我們在自己的地域裏可以永遠獨立地生活下去,然而一旦這個小地域被外來的商業貿易線侵犯,美國人可能就會一瞬間喚醒那些曾經在海洋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