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如何組織我國空中力量[1]

“沒有遠見的人民,必將滅亡。”這句話也適用於航空和空中力量的發展。

我們正處於空中力量發展的轉折點,我們的一切行動都將受民眾的裁決。這是一個關鍵時期,目前,我們最需要的是預見性。巨大的可能性在未來,而不是在過去。我們面臨著艱難的選擇,是在一個負責人之下發展航空運動,還是繼續將航空工作分散於非專業航空機構之中?世界列強正利用遠見,全力以赴地建立航空地位,以求將來不被對手超過。

發展一項事業,需要集中精力、時間、金錢,才能獲得成功。在經濟方面,航空兵與陸軍和海軍不同,每一架飛機平時都能使用,每一個民航飛行員也能在戰時駕駛飛機作戰,每一個機務人員也能在戰時發揮其職能。航空事業的全部效能,有90%可用於平時。一個國家在平時為航空發展做出的努力,也能立即轉用於軍事目的。例如,我們可以將空軍部隊用於國土測繪、森林防火巡邏、人工降雨、滅蟲等任務。在平時,國家可使其航空總實力的一部分從事軍事職能,其余的大部分用於民航工作,只需每月或每年集中一定時間進行演習和軍事訓練即可。

世界各國都已經仔細研究了航空所面臨的全部問題,它們追求著航空投入的利益最大化。從軍事觀點看,航空人員必須研究空中力量對於海軍及其前途的影響。他們知道,空中力量可以摧毀活動半徑內的任何水面艦只。他們也明白,上次大戰中,海軍的水面艦只除了承擔運輸和巡邏任務外,極少參與作戰活動。上次大戰中,134艘軍艦被擊沉或擊毀,德國潛艇擊沉62艘英國軍艦、8艘法國軍艦與意大利的大船,美國的戰列艦沒有遇到任何戰鬥,連在歐洲水域內活動的戰列艦也一樣。

戰爭過程中,飛機要摧毀或攻擊潛艇是很難的,因為飛機很難探測到潛艇,潛艇在水面下飛機就難以發現它。用空中力量對付潛艇,效果遠不如對付其他水上或陸上的目標。空中力量對付潛艇的最好方法就是,炸毀潛艇的基地和加油站。這就需要最可靠的有關潛艇的情報。

潛艇是未來海上作戰的主要工具。從我們已有的記錄發現,歐洲大戰中,潛艇的威力巨大,戰列艦“奧達休斯”號,巡洋艦“漢普郡”號、“克雷西”號、“阿布基爾”號和“霍格”號,都是被潛艇擊毀的。據報道,同盟國的潛艇曾在達達尼爾海峽擊沉2艘戰列艦,並把協約國的艦隊驅趕至穆德洛斯港。據說,同盟國的潛艇人員曾經在土耳其領土上登陸,放置炸藥而摧毀一座橋梁。從那時起,美國的戰列艦就只能滯留在軍港內,或者以最大的航速在公海上作短短幾小時的“之”字形航行。

按照老的海軍思想體系,一艘現代化戰列艦的造價是為5000萬~7000萬美元,它還需要價值2000萬~6000萬美元的巡洋艦4艘,價值300萬~400萬美元的驅逐艦4艘,潛艇4艘,以及一定的空中力量。此外,它還需要1000多名人員,以及大量的軍需品,還有船塢和補給。所以,每造一艘戰列艦,國家將要花費數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每年的保養費。最後,戰列艦每隔幾年就要更換,不然就過時了。

戰列艦和其他水面艦船一樣,也需要空中力量的保護,否則它將無法應付空襲。潛艇破壞海上貿易的作用越來越大,已經超過了戰列艦,一些國家已經逐步停止建造戰列艦,只剩下英國、日本、美國還有所保留。

英國和日本幾乎依靠海上貿易為生,這兩個國家的地理位置,要求它們必須保護自己的商業,否則就只能被餓死。美國則不一樣,我們地大物博,不靠海上貿易也能生存。所以,像英國和日本這樣的因地理位置而依賴海上貿易的國家,必須花費巨大的努力和財富保障本國的海上貿易,而像美國這樣一個對海上貿易依賴性不大的國家,應該將國防經費和精力投入到能夠直接擊敗敵人的工具上,沒有必要在非決定性的地方浪費物力和人力。

身為航空人員,關於國家軍事建設發展,我的意見是,國防應該大致由以下四個方面組成:第一,保衛國土安全,以便順利籌集作戰物資,這需要陸軍和空軍聯合保證國家的安寧;第二,防禦海岸和前線的任務,可以交由空軍執行,它可以打擊敵人的航空器和敵人的軍艦,國家本土的防護,則可交給陸軍;第三,海上交通的控制,飛機活動半徑之內由飛機承擔,其活動範圍之外,由潛艇承擔,水面艦只起輔助作用;第四,跨海和越洋作戰,則應該是空軍掩護,加上潛艇和陸軍的協助。陸上基地和海上基地(即航空母艦)都將受到空中力量的打擊,未來不太可能出現戰艦掩護著運輸船,將軍隊運往歐洲的情況,因為面對強勢的空軍,這種方式無疑是在自尋死路。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完全掌握制空權,只有如此,才能渡海作戰。空中力量將成為戰爭的主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