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4/8頁)

盡管進攻必須投入龐大數量的部隊,而且進攻比防禦更加艱難,但是它也有有利的一面:一方面可以減少自己的防禦部隊;另一方面可以把主要兵力集中在既定的攻擊點。德軍的戰略機動性可以歸納為一個公式:用一支偏師依托完美的防線來牽制敵軍主力,然後以部隊主力擊破軍另一部,這種方法在很長時間內都被證明是正確的。

當協約國發現深入法蘭西腹地的德軍竟然意外地停了下來,就開始幻想他們可以輕易獲得勝利。他們從開戰時就沒有采取任何可以保證取勝的措施,只能依靠以後的補救。用純軍事理論說,戰爭被拖延是因為人們尚未理解現代戰爭的要求和性質,這種誤解導致了一系列盲目攻擊,白白浪費了一大批剛剛征用來的物資。這就加大了改變部隊平衡所需的兵力,本該快速結束的戰爭,現在被添油戰術白白浪費掉了。

雖然一戰破壞是極大的,但各國還能把戰爭繼續下去,原因是,這場戰爭斷斷續續,拖延了很久,這使得他們可以把消耗的人員物資又補充回來,從而把戰爭繼續下去,直到資源枯竭。但在整個戰爭期間,並無一次致命打擊,重創對手,致其瀕死。相反,雙方都無數次打擊對方,並且造成多次無關痛癢的損失。這樣的傷害會讓你慢慢虛弱,但還有活下去的可能,還能恢復精力去打倒一樣虛弱的敵人,直到榨幹他的最後一滴血液。實際上,最後決定戰爭走向的那一場戰鬥,並不精彩。可以肯定,如果九十天裏戰爭就結束了,那它造成的破壞就比打四年的仗至少要小一半,如果是八日戰爭,破壞至少要小四分之三。

所以,一戰的特殊性是由多年進化的武器所致。由於這個情況並非靜止,而是動態的,所以,不管以後怎麽發展,未來戰爭肯定跟上次戰爭相比具有相同點,但是更加突出。我們合理推論一下,未來戰爭中,相對於進攻方,防禦方的優勢將會越來越多,雙方實力對比就更難改變了,但是想要打贏勝仗,卻必須改變實力對比。

假設意大利人只要自己不想進攻別國,他的山脈將是非常堅固的防禦體系,所以他不用害怕任何敵人,只要擁有一小支部隊和少量的武器,就可以在完全劣勢的情況下進行防禦作戰,而且還能取勝。事實卻並非如此,因為新式兵器改變了這種局面,它的出現,增加了進攻方的優勢,同時又減少了防禦方的優勢,而且,對於那些還沒做好戰爭準備的人來說,他們將喪失準備的時間。基本沒有什麽防禦工事可以和這種新式武器對抗,它可以用閃電一樣的速度給敵人心臟致命一擊。

我們正面臨著戰爭的大變革時期,它正鼓動那些希望發動侵略卻不受良心譴責的國家,我們必須冷靜地、徹底地探討一下有效的國防策略。

進攻性武器

飛機不會受到地面障礙物的阻礙,而且速度極快,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攻擊兵器。

進攻的優勢是在計劃上具有主動性,也就是說,可以自主選擇進攻地點和調動攻擊力量。而防禦方則不知道敵人將進攻哪裏,從而只能把部隊分散在整條防線上,只能寄望於一旦知道敵人進攻哪裏後,部隊馬上向那裏移動,這個就是戰略戰術的實質。

一個具有進攻潛力的國家,能快速集中兵力,可以打擊任何它想要或者夠得著的地點。以前,戰爭以小規模、輕裝備、運動快的部隊進行時,戰略戰術運用具有廣闊領域。戰鬥單位越來越大,活動區域也就越來越小,受限也就越來越多。一戰中,參戰軍隊戰鬥單位龐大,移動慢,軍隊機動性極差,因而戰爭就演變成了雙方對壘。

飛機不一樣,它向哪裏飛都一樣簡單,速度也是所有輸送工具中最快的。比如,據點A有一架飛機,它就可以對以A為圓心飛機航程為半徑的活動範圍內的一切構成威脅,在這個輻射半徑以內的其他飛機也可以隨時向A集中,所以,空軍對於飛機作戰半徑裏的所有地方都具有威脅。空軍可以從各地出擊,用最快的速度到指定目標集合,所以,飛機是最好的攻擊武器,它可以在敵人援軍沒來得及趕到前突然攻擊。

實際上,飛機如此強大的攻擊威力,也會有它的矛盾,為了保護自己,它需要比進攻更多的力量來防禦。比如,敵人有一支攻擊力為X的空軍,就算機場在不同地方,也可以很快集合起來攻擊它在活動半徑裏的目標。如果有20個目標,你為了保護它們,就必須在20個點附近都部署一支與敵人實力差不多的部隊,那麽,你的部隊就要比敵人多20倍。換句話說,防禦方至少要有敵人20倍的兵力,才能保護好自己,這是不現實的。可見,飛機並不應當充當防禦武器,它應當是一種優秀的進攻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