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史例述評(四)(第4/6頁)

如果反法同盟能在地中海部署一支強大的艦隊,那麽一旦情況需要,這支艦隊就可在這個中央位置支援西班牙或是意大利。反法同盟在西屬尼德蘭的指揮官馬爾伯勒在與尤金親王的往來信函中曾反復提到這一點。巧妙利用海軍,曾經在西班牙同日耳曼之間的交通問題中發揮作用,如今又能在便利的中央位置上為抗擊加泰羅尼亞和皮埃蒙特兩個地區的敵人發揮功效,使敵人因交通線過長而無法聯合。進一步看,法國的戰線從西屬尼德蘭延伸至加泰羅尼亞,而地中海恰好在該線的一翼,法國卻想將兵力投入到相反的一翼。在地中海,反法聯盟便於對法國發動翼側突擊,如果成功,就將牽制法軍在其他地區的行動。這也是地中海在1689—1697年和1702—1714年兩次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尤為突出的作用。

反法聯盟中,英國和荷蘭的海軍力量優於法國,但它發揮作用還需要時間。第一次戰爭開始時,詹姆斯二世下台就導致了危急情況,英國艦隊不得不在英國諸島附近駐留。英國忽視地中海,法國便在地中海取得了決定性優勢。戰爭的最初兩年,法國從這支艦隊中組成了數支分艦隊前往英吉利海峽,使其艦船總數在此地多於反法同盟。1690年比奇岬之戰,法國以78艘艦船對敵60艘艦船控制著海洋,但因其在南方的海軍未采取行動,致使陸上形勢因缺乏海上支援而受影響,如其采取行動,形勢就會迥然不同。該戰役法國失利的部分原因是反法聯盟趁土倫分艦隊未到即行發起猛攻。1692年的一場勝利,使盟國牢牢控制英吉利海峽和愛爾蘭海,從而建立起英國至歐洲大陸的交通線。法國艦隊則於1693年返回地中海,準備1694年再戰。1694年,法國艦隊再次編入一個擁有22艘艦船的兵力集團。然而,並非所有艦船都適用於作戰。

法國海軍在地中海遲遲不動,使得地中海的政治局勢一直動蕩。在反法同盟軍隊恢復了與歐洲大陸的交通,使西屬尼德蘭成為主要戰場之後,法國力量便不斷陷入分散。此前的數年裏,反法同盟的海軍主要致力於鞏固威廉三世在不列顛諸島的統治以及本土水域建立優勢。很明顯,路易十四高估了法國的持久力,過重的負擔,使他轉向強化在地中海地區的作戰,以迫使西班牙和薩伏依議和,從而撤離這些地區,將兵力轉向西屬尼德蘭和日耳曼。於是,法國艦隊在圖維爾的帶領下突然前往土倫,以支援正在加泰羅尼亞海岸地區威脅巴塞羅那的法國陸軍。另一邊,路易十四正努力使薩伏依退出反法同盟。

威廉三世主導的反法同盟所采取的策略十分明智。反法同盟海軍的主力艦隊,及時地追擊敵人。法國艦隊雖然首先到達戰場,卻在兵力上不占優勢,這是一次艦船能力和速度的較量。最後,法國艦隊不得不倉皇退至土倫,而法國陸軍因艦隊的失敗而未能獲勝。反法同盟海軍的出現,極大鼓舞了薩伏依,它將繼續作戰,並將利用這個砝碼在交戰方中間討價還價。

基地這一問題就是在此時提出來的。直至之後的五十年內,戰列艦隊每年10月後,都不會在比斯開灣停留。1702年第二次戰爭爆發之時,英國艦隊總司令寫道:“我們的艦隊的任何貢獻都無法彌補其冬季必須返回本土所造成的危害。”為了及時返回,艦隊必須最遲8月離開地中海,而擁有土倫的法國便趁反法同盟海軍不在地中海時繼續作戰。艦隊為何撤離,我認為並不重要,兵力的轉移才是關鍵。是風浪還是缺煤而被迫轉移的結果都是一樣,而其補救方法,則都是在當地奪取基地。如果同盟艦隊撤離地中海,巴塞羅那就會有陷落的危險,西班牙就會與法國媾和,而薩伏依就可能退出聯盟,而在這些地區的法國軍隊便可開往西屬尼德蘭和萊茵河地區。

曾經,英國地中海沒有港口,查理二世結婚時所獲得的禮物丹吉爾港,在他去世之前已被英國放棄。沒有港口,就意味著缺少海軍基地,也沒有安全防衛設施和資源,而戰爭必須具備這些條件,沒有基地,就無法準備這些作戰條件。威廉三世所制定的決策中,就已經包含了十年之後攫取直布羅陀。科貝爾評價其為海軍史上最勇敢、最重要、最果斷的行動之一。麥考萊曾指出,威廉三世或許在戰場上並無多少洞察能力,但卻具備偉大政治家的精準眼光。他具有戰略家的眼光,他知道要壓制住低地國家的法國兵力,必須緊緊拉攏薩伏依和西班牙,而唯一的方法就是,繼續維持反法同盟艦隊在地中海的影響力。因此,反法同盟艦隊必須留在該地。威廉三世甚至不顧國內內閣和海軍人員的反對,下令艦隊在加的斯過冬,這樣春季時,艦隊就可返回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