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柏林巷戰(第2/4頁)

德軍在柏林街道的一些角落修建了臨時障礙物,但是它們根本攔不住蘇軍坦克的進攻,黨衛軍清楚地知道這些無用的障礙物將是蘇軍坦克首先摧毀的目標。由於坦克無法將炮口的仰角升得更高,所以那些埋伏在頂樓窗戶或房頂上的德軍士兵才更具殺傷力。那些埋伏在地窖或地下室的士兵,也可以用反坦克火箭筒打擊蘇軍坦克。在吸取了黨衛軍的經驗之後,希特勒青年團和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人民沖鋒隊隊員,也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反擊。蘇聯人稱他們是“動員武裝力量”,因為他們都是納粹集團動員的產物。

蘇軍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坦克的大量損失讓蘇聯的領導層陷入到反思中。首先他們在坦克上安置了沖鋒槍手,當坦克行進的時候,就可以讓這些士兵對付高層建築物裏的敵人。唯一的缺點是坦克上面的人員過多,影響了炮塔的轉動。另外就是在坦克的外面加一層彈簧床墊或金屬物,這樣就能讓反坦克火箭彈提前爆炸。最後,蘇軍使用了152和203毫米重型榴彈炮,直接摧毀障礙物和建築物。第3突擊集團軍則創造性地將高射炮進行平射,直接將樓房炸個粉碎。

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由崔可夫發明的步兵戰術,後來在攻占波茲南的時候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按照現在的形勢,大兵團的進攻戰術不可能在巷戰中取得勝利。這也是兩個集團軍最初實行的戰術,結果導致他們傷亡慘重。於是,他們采取了這個新的有效戰術。

在建築物中負隅頑抗的德軍給蘇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蘇軍調集152毫米重型榴彈炮對其進行平射。

首先,對己方的進攻路線和德軍的撤退路線進行縝密的偵察,所有的步兵必須利用煙霧和夜幕進行掩護。支援小組和後備小組進行充分配合,互相支持,可以有效地阻止德軍的反攻。突擊小組用沖鋒槍、手榴彈、匕首、刺刀進行短兵相接;支援小組利用機槍和反坦克炮等重型武器作戰,另外還必須配有帶著炸藥和十字鎬的工兵,用他們打開房間的墻壁。不過,這樣做的危險就是炸開墻壁的時候,後面的德國人有可能會通過這個洞扔手雷過來,但大部分情況下還是安全的。讓蘇軍士兵特別高興的是,德軍逃跑時留下了不少反坦克手雷,它們的威力足夠炸死整個屋子裏的人。進攻小組的蘇軍士兵很快消滅了一個又一個房間中的德軍士兵。有的人則在房頂上前進,消滅那些高處的敵人;有的進入地下室,消滅那些持有反坦克火箭筒的德軍士兵。在這種攻堅戰中,蘇軍工兵的火焰噴射器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柏林街頭的蘇軍M1931型203毫米重型攻城榴彈炮,其巨大的威力足以對德軍堡壘進行毀滅性打擊。

平民的出現並沒有對蘇軍的進攻造成什麽影響。蘇軍通常都會將平民從地下室裏趕出來,強行疏散他們。這正是德軍第6集團軍在進攻斯大林格勒的戰役中采取的方法。因為根本無法分清楚平民和士兵,有的蘇軍士兵只是往地下室扔1顆手雷,然後就繼續前進。

面對城市搜索戰,有經驗的部隊當然沒有問題,可是那些只經過短期培訓的年輕軍官對此卻毫無辦法,他們不知道如何在不熟悉的環境下指揮作戰。經過奧得河戰役,再加上24小時急行軍,很多蘇軍士兵已經疲憊不堪。體力的消耗讓他們的反應速度減慢,甚至接錯了迫擊炮彈的引信,導致炮彈在炮管裏爆炸,那些使用德軍手雷的士兵還經常會誤傷自己和身邊的戰友。

除此之外,各大集團軍之間的誤傷也頻繁發生。當蘇軍各支隊都向柏林中心集結時,一個集團軍的炮兵和“喀秋莎”火箭炮經常會轟炸另外一個集團軍。因為在市區內到處都是濃煙,朱可夫和科涅夫指揮的3個航空集團軍常常會轟炸其他的集團軍。特別是在柏林的南部,支援烏克蘭第1方面軍的航空團會攻擊第8近衛坦克集團軍。為此,崔可夫向朱可夫建議,請求友軍部隊撤出戰場。

控制局面

4月26日,第1近衛坦克集團軍和第8近衛集團軍用去了大半天的時間,終於攻占了騰珀爾霍夫機場。德軍的“慕赫堡”裝甲師組織了快速反擊,但由於坦克太少,他們只能依靠希特勒青年團和擁有反坦克火箭筒的步兵進行作戰。黨衛軍大隊長紮爾巴赫將黨衛軍第11裝甲擲彈兵師的偵察營撤到了安哈爾特車站,而其他的裝甲車輛和8輛“虎”式重型坦克向蒂爾花園區撤退。第2天早上,大規模的炮火轟炸開始,蒂爾花園區遭到了重創。一片狼藉的景象很難讓人想象,這裏曾經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