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章:政務院議政(第2/3頁)

如此遼東境內的縣治,更是達到了四十二縣之巨!

四十二位縣治父母官,八位府治父母官,這加起來就是五十位主宰地方的官員。

好在,趙宗武不是初至遼東時的趙宗武,因為擁有五年拼搏時間,再加上先前就建立了完整的上升渠道,這也使得趙宗武麾下積攢著很大一批優秀官員,這中間有涅槃重生的讀書人、官員,更有傷殘的兵卒用自己的能力拼上來的,更有基層的吏員一步步做上去的,遼東就像是一個大熔爐,燒鍛著他們身上的雜質,讓他們成為真正有用的人才!

八府知府就此產生。

定遠府知府李士元,北鎮府知府阮大鋮,東寧府知府張壺,平治府知府閻應元,歸寧府知府陳雄,安樂府知府楊嗣昌,本溪府知府錢龍錫,鎮東府知府周文郁。

而基礎的縣治、鎮、村諸級官員任命,皆從已經控轄的地方抽調、任命,而在這期間遼東地方更是經歷了明確諸府、諸縣、諸鎮、諸村界碑,重新編練田畝數量,對治下百姓進行編戶造冊,一切都在非常忙碌的狀態中,但卻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值得一提的是,趙宗武在這幾年的時間裏,除了挖掘出了馬士英、阮大鋮這樣的官員,更在隨後閹黨、魏忠賢遣派的官員群體中,發現了周延儒、溫體仁、李士元、楊嗣昌、錢龍錫、楊景辰等崇禎一朝的風雲人物。

於是乎,政務院的相關官位也就被授予了。

政務院總理、審計署署長孫傳庭,統籌署署長盧象升,民生署署長楊景辰,農業署署長馬士英,稅務署署長張輝,工業發展署署長張力,建設署署長周延儒,教育署署長溫體仁,商務署署長史可法,交通署署長王一寧,水利署署長鐵鋮。

遼東文官群體是前所未有的強盛!

熟知明末這段風雲歷程,趙宗武的心中比誰都清楚,自己身邊聚集著一群怎樣的妖魔鬼怪,但是沒有人頂你,你除了任用這樣一群官員,拋開品德、權力欲望等諸多因素,馬士英、阮大鋮、周延儒、溫體仁他們都有著很高的執政才能。

這也是趙宗武為什麽從一開始,就態度堅決的要在遼東地界,推行軍政分離的原因,本身就掌管著絕對的權力,這在讓他們與軍隊聯系上,那他還過不過了?他不是崇禎,他沒有那麽多的時間去理會這些彎彎繞!

好在趙宗武的根本就是在軍隊,他能夠擁有今日的成就地位,那完全要得益於他在一開始就在戰場上明確建立起來的威望,不然單單遼東軍隊擁有的那些個妖魔鬼怪,也不是一般人所能鎮壓的!

短短五年的時間,趙宗武就在遼東這一地界上,聚集了在明末皆能掛的上名號的文官武將!

越是因為這樣,也越讓趙宗武看重體系的搭建,因為只有健全的體系,才能確保一切皆按照他預想的走勢前行。

趙宗武點了點頭道:“雖然說你總控政務院,且兼任審計署署長一職,但對於遼東地方的發展一定要多上些心,如果說根底打不牢的話,那麽這一切都不過是煙雲而已。

雖說現在我們收復了遼東,可建奴並沒有真正被平滅,據前線傳來的消息來看,建奴主力已在代善的率領下遁逃,單單是那份決絕的心態,拋家舍業的態度,如果日後不將其平滅,其必將再度成為我遼東的心腹大患!

雖然我們光復了遼東,但是這並不是全部,我們在這過程中付出了多少代價,恐你心中比誰都要清楚!”

對於代善率部東進的事情,趙宗武不是沒想過率部追殺,借此一舉除掉建奴這一隱患,但是殘酷的現實卻使得他根本就不敢這樣做,別說是更進一步的戰鬥,就連進攻建奴老都,那都是一件非常費勁的事情。

此戰,遼東損耗高達千萬兩之巨!

這可是集結蓬萊商會、扶桑、半島等地數年收益,最終在這一戰全部釋放出來!

當然換取的戰爭財也比較奪目,只不過這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完完全全的體現出來,短時間內根本就體現不出。

孫傳庭道:“侯爺所言極是,雖說遼東收復了全部失地,建立了完整的府縣體系,籌措了相應的地方建設基礎,但是這段時間對我遼東來說也是最虛弱的時候,單單是這一千五百余萬百姓的口糧,就是我遼東現階段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

擁有的資本不斷增多,但同樣需要付出的比例也在持續加重,這也是為什麽獲得的越多,反而變得愈發小心謹慎,因為你一個錯誤的決定,就可能讓你全部家當頃刻間泯滅!

早在趙宗武收復過半遼東疆域時,其麾下百姓已經突破了千萬,這中間要感謝一直在外的奮鬥的張輝。

因為其出色的手段,使得其用計聚攏了北方多數破產的百姓、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