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章:權,平衡,新格局(第2/2頁)

而這件事帶來的後續,使得四國公輔政從這一節點開始,必須要劃分麾下權力了,不然這權威性如何確保?!

於是乎在數日後的文淵閣內,便有了一場關於權力劃分的四國公內部會議。

“這件事本公不想在多提其他,但是經歷了這件事後,讓本公覺得我等,雖然是陛下欽定的四國公輔政,但是這手中並沒有明確的權力劃分,短時間並不會出現亂子,可因為沒有明確的權力劃分,日後必然還會出現越來越多這樣的情況。

為了避免日後出現這樣的亂子,本公提議由我等四人分管一攤子,本屬於自己的那攤子事,本人擁有絕對的制裁權,他人只有提意見的資格,至於該如何裁定,就需要本人去做決定!”

因為趙宗武做的這件事,讓張維賢覺得非常的沒有面子,於是乎他就想出了這樣一種辦法。

由此限制其他國公的權力。

徐希笑道:“英國公這樣的提議很好,本公這裏沒有任何的意見,既然是四國公輔政,那麽就必須要有四國公輔政的態勢,什麽都是這樣沒有規矩可以遵循,那麽日後出現了問題到底由誰去具體負責?

而明確這樣的體系,便能更好的給大明社稷帶來新的變化,再者說新一任內閣大學士已盡數到位,有他們在旁協助必然會給大明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對誰來說這分散的權力,並沒有什麽實際的意義,唯有這一方明確到實際的權力,才能帶來獨裁者的快感。

在一個。

自己這剛決定了一件事,卻被另一位國公給當眾推翻,不說其他,單單是提及這打臉余波,就足夠讓他們扯皮不斷。

朱純臣點了點頭道:“英國公、平國公他們說的沒錯,這一點本公贊同。”

也是在掌握了權柄以後,趙宗武、張維賢、朱純臣、徐希他們,原本對抗魏忠賢他們的那種親密無間關系,就逐漸發生了改變。

這一點趙宗武從一開始就想過,甚至於也想好了後續會有怎樣的演變,而今時張維賢他們提出的意見,其實更加符合自己的權益,畢竟他不可能從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中調來官員入京。

遼東現在正處於發展的關鍵階段,趙宗武他現在還做不到,為了鞏固這虛無縹緲的權力,就調出自己辛辛苦苦才培養出來的官員,畢竟在遼東的地界上,還有很多官位都處於空缺的狀態。

趙宗武看了眼張維賢他們,點了點頭道:“這件事本公也沒有意見,既然你們都已經表態了,那麽咱就分權吧,將大明現存的體系分管出來,以後自己那攤子事出現問題,自己全權負責。”

張維賢他們沒想到趙宗武會答應的那麽快,但既然趙宗武沒有意見,那肯定還是早一些分出來為好,否則再出現打臉的事情,這對誰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按照大明現有的體系來算,其實可以大致分為財權、刑權、兵權、民權、監督權這五大類,最後經過種種交易後,趙宗武掌握了大明的兵權,張維賢掌握了民權和監督權,朱純臣掌握了財權,徐希掌握了刑權。

至於為什麽張維賢同時掌握民權、監督權,因為一來這兩者間存在著某些關聯,在一個張維賢他懂得交易,把手中京營這一堆爛攤子事,還有五城兵馬司的權柄都盡數交到了趙宗武手中。

而財權、刑權則是那種穩賺不賠的家當,因此朱純臣、徐希他們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意見可言。

就這樣在經歷了短短月余的時間,大明的政局已經徹徹底底的被帶跑偏了,而趙宗武在此次博弈中獲取了大明的兵權,但是這並不是一件多麽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大明的軍隊多半已經爛掉了,堪用的軍隊除了遼東,似乎並沒有太多了……

而且想要改革軍隊,那根本就離不開大批金銀支持,但財權卻被朱純臣掌握著……

這也形成了某種默契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