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戰爭的尾聲(第2/2頁)

巨大的體力消耗使隋軍已經到了強弩之末,金城的城墻更已是千瘡百孔,殘垣斷壁,有一種搖搖欲墜之感。

城外處羅可汗見此,心中狂喜,終於要拿下這從城池了,只要有城內糧草補充,再以金城為基,牢牢守住水泉關,這一次對大隋開戰,至少拿下了金城郡。

越來越多的突厥士兵殺上城內,隋軍士兵死傷慘重,四面城頭只剩下不足兩萬人,韓子良渾身浴血,這時他似乎聽見了南邊傳來的號角聲,那是他們無比熟悉的號角聲,是隋軍的號角聲。

韓子良拼盡全身力氣大喊:“兄弟們,援軍到了,讓我們堅守到最後一刻!”

已經筋疲力盡的隋軍士兵們紛紛怒吼起來,他們用盡最後的力氣,向沖上城頭數以萬計的突厥士兵殺去……

就在這個時候,南方天邊傳來萬馬奔騰的聲音,處羅可汗轉頭看去,黑壓壓一片洪流向他們所在席卷而來。

處羅可汗臉色劇變,嘶吼道:“快吹號撤退。”

然而,這個時候撤退卻已經來不及了。

城頭上這個時候有一萬多突厥士兵,正在往上爬的和正往去跑的有三四萬人,大營中還剩下四五萬人。

……

仁壽三年九月十九日,十萬正在攻城的突厥大軍倉惶北撤,被劉方率兩萬騎兵銜尾追殺,十萬突厥大軍大敗,隋軍追殺兩百余裏,斬首六萬七千人,處羅可汗帶領不足三萬騎兵逃走。

九月二十八日,路上因沒有糧草,處羅可汗與吐谷渾討要糧草無果,滅了吐谷渾大小十多個部落,惹惱了白蘭王,雙方一場大戰,兩敗俱傷。

十月十五日,魚俱羅率領八萬大軍西進,白蘭王聚集全族之力,湊了七萬大軍,雙方一場野戰,吐谷渾大敗,白蘭王帶四萬多殘兵逃往青海湖畔。

十月二十一日,隋軍收服原來被吐谷渾所占領的西平、武威、和張掖三郡。

至此,歷時兩個多月的大隋與突厥、吐谷渾、戈多部聯軍大戰告一段落。

……

如果說收回隴西城是贏得整個戰局主動權的一戰。那麽,劉方一戰打殘吐谷渾則是隋軍開始反攻的開始。而將突厥所有糧草和牛羊毀於一旦則可視為扭轉整個戰局最為重要的一環。接下來火燒水泉關則是決定整個占據勝負的關鍵,可以說當突厥四萬大軍在水泉關被燒死或者殺死後,便已經注定突厥失敗的結局。

近三個月的大戰,幾經波折,大隋雖然取得最後勝利,戰果豐碩,但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大隋也損失極大。

參與守金城的八萬大軍,戰死近六萬多人,剩下一萬多大軍也近半受傷,金城郡鷹揚郎將宇文俊馳在突厥人最後半日攻城中壯烈犧牲。

駐守隴西城五千人全部戰損,隴西郡太守李元文自殺殉國。

魚俱羅從關中帶來的十萬精銳也戰損兩萬余人。

而最慘的還是金城和隴西兩郡百姓,據戰後統計,被突厥、吐谷渾、戈多部殺死和擄走百姓多達十五萬人,無數財物被劫掠而走,數萬戶百姓家破人亡。可以說,經此一戰,還算富裕的雍州元氣大傷,隋帝楊堅下旨,金城和隴西兩郡三年免稅,讓百姓休養生息,恢復民力。

與兩郡百姓家破人亡、哭天喊地情景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大隋皇帝和朝廷上下都為打得了勝仗,特別是得到了武威、張掖、西平三郡而歡欣鼓舞,大肆宣揚陛下英明神武。當然,軍隊中活下來的人,也會因為獲得了豐厚的封賞而欣喜。

仁壽三年,十一月一日,大隋天子封賞旨意和朝廷最新任職命令終於到來。

首先,武威、張掖和西平三郡納入雍州管轄,各設一府軍隊。另,雍州刺史與行軍總管各設一職,軍政分離。

然後便是從上到下的封賞。

大都督魚俱羅加食邑一千戶,加封驃騎大將軍,加封韓國公,暫代雍州行軍總管。

金城郡太守陳三思加食邑八百戶,加封河陰縣公,官升雍州刺史。

大將軍劉方加食邑五百戶,加封清水縣公,兼雍州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