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國喪(第2/2頁)

南平郡一系列文武官員的編設,駐兵的防守,這些事情都是盡早不能遲的,只是一早上關於南平郡太守、長史、鷹揚郎將這三個主要官員的任命,朝堂上爭論卻得很厲害,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定論。

不過今天的議題,可不會局限在這一件事上,蘇威向神居宮偏殿方向瞥了一眼,神色有些復雜,早在五日前他便察覺到了一股不同尋常的勢力暗中串聯準備彈劾楊素,其中便包括他麾下近三分之一的禦史。

對於麾下官員沒有經過他的同意,便擅自出手彈劾楊素這等他招惹不了的人物,蘇威自然是極為惱怒的,但能夠悄無聲息串聯如此多的朝中官員的神秘人物,他自認為也得罪不起,更何況他已經悄悄將這次出手彈劾楊素的禦史跟腳來歷查了一下,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高潁當年從各州、郡所提拔和安置在禦史台的。

只是因為時間過去的太過久遠,所以除了蘇威這個本身執掌禦史台,且以狡猾出明的老臣之外,其他人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而以蘇威的性格,若非逼不得已,他絕對不會將自己的發現告訴任何人。

所以,他在今日借糾察殿中祭奠官員是否違了禮制,特意避開了旁邊偏殿的風暴。

不過,楊素竟然敢派人用軍中八牛弩和強弩,在京城大街上公然對一名邊關重將,開國侯行刺,這錯誤犯的就有些嚴重了。

你找人殺王君臨沒關系,比如派死士,雇傭綠林好漢這些都可以,只要不留下證據,對於楊素這樣的重臣來說就不是什麽事。可是私自動用軍中八牛弩和強弩,且被侯官府拿到了確鑿的證物和證據,那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更何況這本就是有人蓄意謀劃,自然是不會放過這次弄倒楊素的機會。

禦史台總共不過二十多名禦史,有三分之一因此事上了彈章彈劾楊素。其中措辭犀利的,說楊素擅自調動八牛弩和強弩,射殺對朝廷忠心耿耿的功臣,有謀反之意。措辭稍微委婉的,則說楊素以權謀私,欺君罔上,飛揚跋扈。

多名禦史聯袂彈劾一人,這是大隋開國以來,以三省六部制定朝綱之後,禦史台首次出現這種情況,而一經出現,頓時引發一場劇烈的朝局震動。因為自高潁被貶為庶民之後,楊素已經算是當今朝中第一人,而楊素若是倒下,依附楊素的那一批官員勢必都要開始倒黴。

原則上來說,進了禦史台,是為天子監察百官,不能怕得罪人,所以說監察禦史都是選用稍有聲望但資歷淺薄的年輕官員,以利用他們年輕氣盛的沖勁,為天子打壓權柄在握的宰輔。但再年輕也有個限度,基本上都是三四十歲,至少也要有五六年官場生涯才有資格。

數日之間,楊素好似成了眾矢之的,到了明天,彈劾楊素的將會更多。

禦史大夫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監察禦史們彈劾的方向,卻無權幹涉或是阻止他們的彈劾,蘇威不想開罪楊素,但他也無法阻止下面的禦史被其他人指使著彈劾楊素,何況他在大隋官場和清議中名聲不佳,對下面的禦史,也管束不住。

蘇威一臉感觸深深嘆了一口氣。

不過,蘇威想錯了,此時偏殿中並沒有人彈劾楊素,或者說還輪不到這件事情。

楊素豈能沒有安排,所以在楊素以及他的爪牙引導安排下,岷蜀地區南平郡之事商議完畢之後,又開始對病逝的皇後葬禮上相關的事情進行討論敲定,這些事情比較雜,一樁接著一樁,一時半會根本就輪不到說楊素的事情。

不過,楊堅聽著臣子們報告皇後的後事準備,卻是神思不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