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絕境求生(第2/2頁)

砰的一聲,那人一聲慘叫,沈光聽到不遠處的呼喝聲,顧不得補刀,不敢久留,一躍而起,頭都不回向暗道沖去。但緊接著他的身體又暴退而回,他是被一柄鐵劍逼回的,而那柄鐵劍主人就是那名戴著軟襆頭的漢子,實力不比他弱不說,此人身後還跟著一群人。

此路不通,沈光臉色難看的一路退了回來,搶身沖進了孫思邈所在房間,然後以最快的速度關好那扇沉重的大門,將粗大的門閂橫在大門後面。做完這些,他迅速的從懷中拿出一枚香燭點燃,插在角落中無人注意的地方。

沈光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孫思邈一聲不吭的盯著看,鼻子微微聳動,臉上對他所插的香燭充滿了好奇。

“你們最好不要進來,否則我殺了孫思邈。”眼見一道戴著軟襆頭的漢子帶著十多人來到了屋外,沈光將天蟬刀放在孫思邈的脖子上,大聲說道。

外面正準備撞門而入的眾人頓時停了下來,但緊接著那戴著軟襆頭的漢子看了一眼沈光,冷笑一聲說道:“不用管他,打開門先進去再說。”

話音一落,他旁邊一名大漢一刀劈開門,戴著軟襆頭的漢子帶關十多人沖了進來。

“你們若是敢動手,我就將孫思邈殺了。”沈光的話語再次傳來,戴著軟襆頭的漢子手一揮,眾人終於停了下來。

“你是何人,好大的膽子,竟然敢闖到這裏來。” 戴著軟襆頭的漢子死死的盯著沈光,寒聲說道。

沈光心中默默計算著時間,暗念一聲:“倒!”

下一刻,沖到除了戴著軟襆頭的漢子之外,其他跟著他進來的人突然軟倒在地,眼睛睜得大大,就是一絲力氣都提不起來,動不了。

“你……有毒……”戴著軟襆頭的漢子大吃一驚,正準備有所動作,但緊接著也軟倒在地,沈光暗自感慨自家侯爺給他的保命毒香果然厲害,不愧是毒將之稱。

注:最近有讀者特意加我QQ,用最早見於唐代的傳奇《虬髯客傳》來批評這本書裏面楊素寫的不實,不歷史不相符,措辭很激烈。所以,這本書我特意了解了一下,只有幾千字,流傳甚廣,可以算是武俠小說的鼻祖了。

文中突出了五個人物,楊素、李靖、虬髯客張某,有姓無名、紅拂女張出塵還有一個二十歲即顯真龍天子相的李世民。由於這篇小說太有名,大多數讀者都把它當成了歷史。

但這篇小說終歸是傳奇,或者說神仙志。如果以《三國演義》三實七虛來衡量,除了楊素、李靖、李世民等書裏面實有其人外,其他則一分寫實都沒有了。

比如,李淵在隋末大業十三年起兵,李世民生於598年,虛歲剛好二十歲。所以,《虬髯客傳》中有了他向李靖詢問天下英雄,李靖回答“州將之子,僅二十。”等語。

只是,楊廣在大業十二年遊江都,其時,楊素已經死了十年之久。他的子孫也因為楊玄感的造反失敗,被楊廣屠戮殆盡。所有虬髯客傳開頭中,“煬帝之幸江都也,命司空楊素守西京”和後來的李世民“僅二十歲”,恐怕和大隋名臣楊素對不上號。或者楊廣有不測之能,把死鬼從地府裏揪出來,替他留守老窩。

還有一種可能,即此楊素非彼楊素。那麽,李靖去拜會他,被得到他的推崇,就沒任何意義了。

咱姑且認為,李靖拜會了一個死去十年的老鬼,老鬼帳前偏偏有一個女子不愛富貴,看重了李靖的前途,跟他連夜私奔。這就是紅拂故事的起源。

按小說安排,二人結伴北去,到太原尋找李靖心目中的英雄。

於是乎,問題又來了。《舊唐書》卷十七,關於李靖的傳記中分明寫道:“大業末,累除馬邑郡丞。會高祖擊突厥於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鎖上變,將詣江都,至長安,道塞不通而止。”

所以,小說就是小說,千萬別當歷史來讀。若拿小說中的東西當正史來讀,還以此為真理,則不僅害己,往往還會犯下以自己稀裏糊塗那點兒東西,引得別人跟著犯錯的錯誤。

九孔自不量力,寫的本書也是演繹一段架空歷史,既然是架空歷史小說,估計與正史相比,漏洞百出,不亞於《虬髯客傳》。只希望大家當小說來讀,博一笑而,千萬別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