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好大喜功的楊廣

楊廣登基一個多月以來,楊素已經發現了楊廣和楊堅的不同之處,或者說一些讓他印象很深的特點。

總體來說,楊堅在正常情況下行事謹慎,且生性節儉,辦事能省則省,而楊廣剛好相反,做事膽大,非常有魄力,出手還很闊綽,做事喜歡大手筆,這些天清除異己和封賞有功之臣的過程中便可看出這一點。

楊素記得他當年帶兵打贏東。突厥南犯十萬騎兵,楊堅也只是賞了三百銀、三百匹綢緞而已。可眼下自己率軍平並州之亂,還沒有動身,楊廣便已經先後賞了自己五次,金銀不下萬兩,綢緞不少於萬匹。

這樣的出手闊綽,說得好聽點,是做事大手筆,有魄力,但實際上和敗家子沒有什麽兩樣。這也就是先帝楊堅生性節儉,攢下了豐厚的家底,否則楊廣想大手筆國庫也沒有那麽多的錢。

再比如剛才楊廣說的話,對付一個小小並州叛亂,楊廣不知道是心急著平定並州之亂,好忙其他事情,還是習慣和性格的原因,竟然想要動員舉國之失兵,

難道他不知道,動用舉國之兵需要耗費多少財物和糧草,征調多少百姓民夫運送糧草,一場仗足以讓楊堅積攢的豐厚國庫耗盡,征調民夫按照以往經驗至少也會因為各種原因死上三成,而民夫都是一個個家庭的頂梁柱,家裏面的成年男丁死了,家裏農田沒有人耕種,婦孺幼兒也會因此而變成流民、乞丐。

楊素雖然對百姓同樣沒有什麽憐憫之心,但他還不想大隋因此而衰敗,他心中嘆了口氣,心道:“楊廣做事太好大喜功了。”

這些念頭在腦海中一閃而過,楊素暗暗嘆息一聲,便不慌不忙道:“陛下,老臣以為兵在於精而不在於多,並州叛亂,楊諒已死,高潁雖然扶持楊諒之子為漢王,但並州文武官員都知道那只是高潁的傀儡,他們對高潁的忠心有限,由此可見他不得人心,不得人心也就不得軍心,不須動舉國之兵,臣有把握,就憑臣手上的十萬大軍,最多一個月之內剿滅並州之亂。”

楊廣知道楊素用兵從不輕敵,既然他能這樣說,那就沒有問題,他心下稍安,便罷了動舉國之兵的念頭。

這時楊廣又想起一事,連忙笑道:“朕剛剛接到王君臨傳來的消息,那高潁妄圖勾結契丹日連部對付朕的大軍,王君臨得到消息後,帶領一千騎兵在三天之內攻打了並州三處軍寨和日連部五個部落,成功挑起了並州和契丹日連部之間的沖突,如今在上河谷,並州和日連部正在大戰,極大的牽制住了並州的叛軍,這次王君臨不負朕望,先是殺了楊諒,如今又解決了日連部的問題,朕一定要好好封賞他。”

說這些話的時候,楊廣一直盯著楊素,顯然是想看楊素會有什麽反應。

楊素卻面無表情的說道:“陛下英明,有功者賞是我大隋治國之本,只有這樣陛下才能將天下英才為陛下所用。”

“楊愛卿言之有理,朕的確應該重賞王君臨。”楊廣有些失望,他本來想從楊素臉上看出憤怒或者郁悶的一面,他好繼續接下來的一些試探,沒想到楊素的城府如此深。

“如果沒有別的事,老臣不打擾陛下休息。”楊素向楊廣躬身一禮。

楊廣點點頭,說道:“明天愛卿要出征,朕就等著愛卿的捷報。”

……

……

就在楊素統領大軍出征的當天,王君臨將剩余的數百騎兵完全交給羅藝掌控,並讓其藏在這隱秘山谷中待命,作為一支奇兵,準備在關鍵時刻使用。

而王君臨、聶小雨、沈光、六劍侍、春秋老奴、蕭鳳兒、鄭生秋在重新裝扮過之後,商量好聯絡方式和行事目標後,分批離開了山谷,再次前往太原城。

王君臨很清楚,即使歷史因為他的出現,已經發生了變化,並州也由楊諒掌控變成了高潁掌控,但是王君臨並不認為高潁能夠改變歷史,改變並州的命運。因為他看得很清楚,高潁雖然遠比楊諒更懂得安撫百姓,治理一方,但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他來並州時間太短了,他對並州軍隊控制只是浮在表面上,這一次與日連部發生沖突便可看出這一點。

另外,並州以門閥世家首領太原王氏為首的各個世家門閥與豪紳、地主們並不認同高潁,因為高潁雖然名望很高,但他出身不行。若是給一定的時間,高潁或許施展一些手段逐漸將並州上下控制在手中,但是眼下楊廣顯然不會給他這個時間。

所以,眼下王君臨的重心已經不再是如何對付高潁上,而是如何在並州平叛這件事情中獲得最大的利益。另外,他很清楚既然統領平叛大軍的依然是楊素,那麽楊素絕對會想法設法,不惜一切代價的殺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