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2章 弱敵國之計

“大人,屬下正要向大人說這件事情,請大人進宮奏請陛下,讓陛下收回成命,等洛陽新都修建好之後,再修建大運河,或者時限放長一些,否則不知道要枉死多少百姓民夫。”劉子明見王君臨將卷軸放下,拿起一看之後,神色憤慨且凝重的躬身向王君臨說道。

王君臨示意劉子明起身,神色復雜的說道:“子明心懷天下之心我豈能不知,三天前我便進宮和陛下說過此事,但你猜陛下如何反應?”

劉子明一看王君臨此時的表情,便知道皇帝多半是沒有聽勸,一臉失望的說道:“陛下是如何說的?”

王君臨說道:“陛下訓斥了我一頓,讓我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劉子明一聽就急了,說道:“可是難道真的就任由朝廷這樣錯下去,死上數十萬百姓,荒廢數州之地不成?”

王君臨搖頭道:“子明可能不了解陛下,以陛下的性格無人能夠勸阻得了。”

……

……

留在大興城大半年,淵太祚終於準備啟程回高句麗了。

淵太祚以高句麗的名義給大隋送了五千匹戰馬、一萬顆高麗人參和十萬兩銀子,雖然這實際上是淵太祚的贖身銀,但這要是傳到高句麗國內,淵太祚丟人就丟大了,而且丟人事小,被政敵抓住機會將他從國相位置弄下去就損失大了。

所以淵太祚本來在一個多月前就能夠回國的,但這一個多月一直留在大興城,目的就是為了讓大隋能夠回禮,說白了也就是大隋也送他一些東西,回去好有面子,以堵政敵之口。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淵太祚在答應王君臨將高句麗另一座名為身大彌島的海島也送給王君臨之後,王君臨幫他搞定了這件事情。

王君臨為此特意又進了一次皇宮,在禦書房內與楊廣密談了兩個多時辰,王君臨出宮後,皇宮內馬上傳出了聖旨,指令三省六部搜集關中各大寺廟的佛法精妙且最能勸人信佛的五百高僧和尚以及一百名專門建蓋廟宇的工匠,隨淵太祚回國,算是給高句麗的回禮。

和尚傳播佛法信仰,工匠建蓋華麗的廟宇樓閣,如今的高句麗國內也有信奉佛教,並且頗受歡迎,包括高句麗王族在內的高句麗貴族,對佛教都甚為推崇,如今大隋派遣如此多的高僧和尚和工匠,為高句麗傳播佛法教義,建蓋廟宇高堂,淵太祚幾乎沒怎麽猶豫便答應了,最多只想著大隋和尚太多了,大隋皇帝雖然同意回禮,但不想出貴重的財物,所以才送這些多余的和尚和蓋寺廟的工匠。

淵太祚雖然熟讀中原聖賢古典,但終究還是著了道。

戰國末年,諸國爭霸,秦王政執掌秦國,韓國懼秦國勢大,恐其吞滅,遂遣水工鄭國入秦,勸說秦王修建鄭國渠,秦王政慨然應允,此渠耗秦國人力物力資財無數,也確實削弱了秦軍,遲緩了秦王政一統天下的時間,修建一條水渠,大大削弱了秦國實力,奈何當時秦王勢成,任何計策都難擋秦王橫掃六國的大勢,韓國終究還是被滅了國。

那條名叫“鄭國渠”的水渠,歷經數朝近千年時間,到了大隋都還存在,就在涇陽縣不遠,西引涇水,東注洛水,全長三百余裏。

事實上王君臨是受原本歷史上大唐和吐蕃和親,送了成千上萬的和尚陪同文成公主出嫁這件事情啟發,才想著給高句麗人送和尚的,歷史證明當時的大唐之計非常成功。

當時吐蕃人擅勇好戰,人人皆兵皆勇士,騎兵有二十萬之多,乃大唐西部最大的禍患。而這些和尚撒到吐蕃境內之後便成了一群禍害,長年累月給勤勞勇敢好戰的吐蕃人洗腦,四大皆空,萬事皆空,什麽都空,種糧食是空,軍隊操練是空,加固城防是空,反正吐蕃境內全是空,就沒一處實在的東西,再加上數千工匠入境,專給百姓蓋廟塑佛,以後百姓們沒事便跪在佛像前神神叨叨懺悔許願,吐蕃人本來就窮苦,耗費大量的國力去修蓋廟宇樓閣,百年以後,吐蕃果然不再是中原的威脅。

而王君臨說服楊廣的便是這條弱敵之計。

楊廣得王君臨獻計,不由龍顏大悅,據說禦書房內狂笑聲整整持續了數十息而不歇,嚇得宦官以為陛下發了瘋,連太醫署都驚動了,而也就是在這次談話中,王君臨也終於知道了楊廣果然和歷史上一樣,打著將高句麗一口吞掉的注意,只是還沒有來得及放到日程上而已,王君臨此策算是正和他的心意。

一大清早,大興城東門外,車隊浩浩蕩蕩一望無際,馬車上滿載大隋的各色特產,從絲綢綾羅到佛書經卷,從精美瓷器到佛像蔔筮,滿滿當當裝了一百輛大車,這些東西也是以大隋的名義送給高句麗的禮物,但實際上卻是淵太祚自己掏錢買的,又讓大隋國庫收入一筆銀錢,楊廣頗為欣慰。當然,這些都是王君臨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