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史上最白癡的戰法

遼東城本來就是高句麗在西邊最重要的雄關重鎮,而這幾年,大隋皇宮和朝廷根本沒有什麽保密性可言,楊廣帶著一群人謀劃著要征伐高句麗,早在三年前便被淵太祚派到大隋的探子打聽到了。

所以,楊廣固然為了征伐高句麗做五年準備,高句麗人同樣做了數年的防禦準備。

將遼東城的城墻厚度加固了兩圈,高度加高了五尺,這只是諸多準備中的很小一個方面。

如今,這座遼東城池的外墻壘了一層石條,內墻則以三合土與米漿澆鑄,即便最強勁的弩車射上去,也僅僅能在墻皮外砸出一流火星,根本不能破壞城墻分毫。

為了對付隋軍爬城,遼東城外修了很多馬臉,每個凸出的馬臉部位,都有磚石搭建的望樓。守軍在望樓內憑借弓箭和石塊可以封住任何防禦死角。

這樣的城池,楊廣帶領的百萬大軍若是想要擊垮遼東城內守軍的意志,付出的代價絕對是正常情況下攻打普通城池四五倍不止。

這就是高句麗人給大隋皇帝陛下準備的第一個需要他們攻克的城池。

第二次的遼河一戰,高句麗被隋軍追殺到遼東城外,其實這本身就是淵太祚計劃中的事情,因為他早就知道,光是一條遼河,絕對是擋不住隋朝百萬大軍的。除此之外,遼東城附近三百裏之內也早就徹底的完成了堅壁清野,隋人找不到一粒糧食。

淵太祚將防禦一方的優勢堪稱是利用到了極致,他深知楊廣百萬大軍和數百萬民夫不遠萬裏來到他們高句麗,每天光是人吃馬嚼的糧草,就是天文數字,所以每拖一日,他們便會多一分的勝機。

所以,淵太祚將全部兵馬收縮進了遼東城內,任隋軍在城外如何挑戰,高句麗人就是不出頭理會,而攻城的代價太大了。

楊廣前幾天在遼河大勝之後,當著九十九國的使臣面說過,大隋兵馬是為了解民倒懸而來。所以,宇文述等大將提議掘開大梁水倒灌遼東城,以及驅趕百姓為先鋒,這兩種不仁戰術也被楊廣毫不猶豫的喝止了。

“朕要讓高句麗這個蠻夷小國體會到天朝的仁慈!”楊廣對著文武百官如是說道,對九十九國使者更是每次都會提到這句話。

“不知道哪天咱們戰敗了,高句麗人肯不肯對咱們講仁慈!”望著一連十數日都久攻不下的遼東城,對楊廣向來忠心耿耿的天寶將軍宇文成都對楊廣的旨意,也生出了異議,心中暗自腹誹不已。

大隋軍中除了楊廣之外,幾乎所有的人都和宇文成都一樣心思,以十數日前府兵在遼河一戰所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來看,拿下高句麗好像並不是什麽難事,更何況海上已經傳來消息,範陽郡太守征伐大軍海上統帥秦安公王君臨,已經帶人奪下了三個城池,高句麗安南郡一半江山已經打了下來。

所有人都認為打贏高句麗應該沒有問題,但前提是皇帝陛下肯讓所有將士放手施為,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總被仁義之名而擎肘,無形中戰鬥力士氣削弱的實在太厲害,特別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削弱必然會更為明顯。

而楊廣身邊的一群寵臣一昧的附和討好楊廣,然後做的一些事情,更是讓楊廣深信他這樣做是對的。

受隋煬帝器重,專典機密,參掌朝政的金紫光祿大夫虞世基,想盡辦法在海邊找了一條長約二十丈的巨鯨擱淺,殺死它後,將鯨骨獻到了皇帝陛下面前,並且鼓動著楊廣在遼東城外勞民傷財的修建了九座祭壇。

吏部尚書,聞喜縣公裴世矩也不甘示北,在海邊又找了兩只五彩斑斕的巨鳥,雙翼展開寬約一丈,日夜歡鳴,聲音響徹十裏之外。

按照虞世基的解釋,高句麗國土三面臨海,巨鯨擱淺而死自然意味著高句麗即將滅亡。

而按照裴世矩所說,那兩只巨鳥,應該是傳說中的鳳和凰,只有聖人臨世時才會出現。為了這個吉祥的征兆,皇帝陛下己經帶著大部分文官趕赴了望海頓,並吟詩以記之。

可問題是,淵太祚帶著高句麗大軍上下不肯安天命,而且淵太祚準備數年時間,早有數十名的探子變成了隋人,並且成為隋軍中的一分子,其中有一些在大量錢財的運作之下,不乏成為官職不低的將官,楊廣這邊任何旨意和戰法,總會很快快到遼東城內淵太祚耳中。

針對大隋皇帝楊廣竟然給了如此仁慈和大度的打法,淵太祚欣喜若狂之余,很快就帶人制定商議出了對他們最有利,也是最正確的打法。

他們憑借堅城和臉皮負隅頑抗,每當大隋將士付出極大的代價,在攻城戰中獲得主動,占得上風,高句麗守將即挑出白旗,宣布準備投降,請求隋軍給予一定時間約束城中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