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2章 好一個徐世績

嚴格算起來,這場野戰已經不是李靖和徐世績的第一次正式交鋒,不過之前的大戰都是攻防之戰,徐世績帶領的瓦崗軍本身在地利方面吃虧太大,更何況攻防戰中對武器裝備和器械的依賴非常大。

而眼下野戰就不一樣了,雖然武器裝備精良於否依然很關鍵,特別是火藥包和手榴彈這種恐怖武器,但是相對來說,武器裝備的優勢沒有那麽明顯了。

所以,野戰之中誰強誰弱,最主要的還是要看你臨戰的技巧、心態、意識和手下兵將的素質,沒有人全靠硬打硬拼,除非你數倍於敵,且全不在乎己方的傷亡。

李靖因為個人經歷的原因,其實更擅長的是防守,但顯然攻的能力也不弱。

而徐世績因為這些年瓦崗軍到處攻城掠地,所以以善攻出名。

只是,眼下二人卻正好互換了一下,善守的在攻,善攻的在守。而且他們攻或守的本領都不弱於他們本來的專長。

所謂名將,本就如是,攻守兼備,能守能攻。

李靖以善守而聞名於世,只是因為他以前是馬邑郡的守將,大隋面對北方突厥,大多數時候都是以守為主,無法給他攻的機會。

而徐世績以攻名揚天下,不是他不善守,而是他在這些年中,到處攻伐,瓦崗軍在中原所向無敵,壓根就沒有多少守的機會。

這一場大戰,廝殺三個時辰,直至風起雨落方止,瓦崗軍死傷三千多人,大多數是步兵,遠東軍暴熊營也死傷兩百多人,這還是暴熊營最後動用了手榴彈的結果。

暴熊營死了兩百多人,王君臨沒有說什麽,但臉色一直沉著,李靖不敢再打下去,一聲令下,鳴金收兵,遠東軍大軍迅速後撤,徐世績長松了一口氣,來不及休息,迅速整軍,帶領瓦崗軍急急往鳳陽城方向趕去。

不提戰馬在戰鬥中的作用,就算它僅僅只能起到代步作用,一方只能用雙腿趕路,另一方可以積蓄體力,直到迎戰時爆發,這是多大的差距。

李靖和王君臨都清楚,這個時候先讓瓦崗軍急趕一番路,是會削弱瓦崗軍的戰力和士氣的。

所以,徐世績明知李靖或者王君臨不讓其麾下大軍與他們生死對決,是存著消耗他們體力、士氣和戰鬥意志的打算,但也不得不硬著頭皮趕路。

這便是陽謀,即便你明知道對方是怎麽做的,有什麽目的,你也無從化解、無破綻可尋,無懈可擊。明知是計,還是不得不往裏鉆。

正如眼前這場大戰交兵正酣的時候,遠東軍在小河道山口的兵力幾乎已傾巢而出,說那兩個軍寨現在已成了一座空城也不為過。

這個時候只消派出三五千兵說不定就能輕易奪取這兩個軍寨,但是徐世績就算知道了也無計可施,他這裏兵馬一動,遠東軍情報司的探子就能及時精準掌握,王君臨治下大軍自然會相應調動,且又有騎兵優勢,徐世績派人回去就是羊入虎口。

甚至徐世績懷疑,王君臨讓暴熊營傾巢而出,就是為了引誘他們瓦崗軍再派人去攻打小河道山口的兩個軍寨。

事實上,徐世績的猜測與真實情況八九不離十,王君臨就是這樣想的,不過小河道山口並非沒有守軍,還有工兵輜重營的數千兵力。

這些士兵野戰雖然比不了遠東軍暴熊營、老虎營等各部隊,但其實也不比天下間其他勢力普通軍隊弱,更何況他們只是在守軍寨。

而自王君臨和李靖帶領暴熊營去追殺徐世績帶領的瓦崗軍內營之後,留守的工兵輜重營官兵也沒有閑著,不但將之前瓦崗軍填埋的壕溝重新挖了出來,而且又挖了一條壕溝,布設了大量殺人陷阱,光是地雷就埋了不知多少。

這個時候若真有瓦崗軍繞開王君臨和李靖帶領的暴熊營騎兵跑來奪取小河山道口,沒有十多倍兵力,用屍體不將壕溝填滿,是攻不下兩個軍寨的。

如此這般,大軍漫漫,一路上王君臨和李靖陰魂不散,兩軍且戰且走,大小戰事也不知經歷了多少,嚴重拖慢了徐世績帶領的瓦崗軍的速度。

直到第二日,攻擊才突然停止。因為前面就是徐世績給自己安排的接應點——水頭鎮。

…………

…………

水頭鎮,帶領暴熊營近萬騎兵追擊的李靖停在離水頭河岸一裏的地方,河岸上是四百多具瓦崗軍士兵的屍體,他身後是近萬暴熊營騎兵。

路邊跪滿了投降的士兵,總數約有三千上下,都是被留到最後的瓦崗軍步兵,面對暴熊營騎兵,他們沒有逃跑的體力,只能選擇投降。

李靖帶領騎兵沿途追上不少掉隊的瓦崗軍步兵,這些步兵都是瓦崗內營精銳。一部分被斬殺,少量的逃入了山林和原野,近一半人選擇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