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1章 李世民對長安的擔憂(第2/3頁)

騎兵失去沖鋒優勢,兵器長度又打不到手持長槍的步兵,和之前一樣的一幕再次發生,即使統領騎兵的大將喊破了嗓子,帶著親兵精銳拼命殺敵,但依然擺脫不了給瓦崗營快弩手和長槍手當靶子的命運。

一些李家軍騎兵在絕望之下,於臨死之前,將手中的各種兵器拼命的仍向面前的瓦崗營士兵,還別說竟然打翻了兩百多人。但這依然改變這場步騎對抗的最終結果。

李家軍再次付出三千多騎兵的損失後,段志玄一聲令下,一臉不甘的大敗而回。

至此,兩波沖鋒之後,李家軍兩萬騎兵損失了近八千人。

而瓦崗營則是只死了不到六百人。

兩波騎兵先後慘敗而退,這一幕被段志玄看在眼中,大吃一驚的同時,臉色已經陰沉的能夠滴下墨水來,這樣的結果實在是他之前沒有想到的,在這之前他從未想過投效遠東軍不到一年的瓦崗營騎兵下馬步戰可以強悍到如此程度。

“不對,遠東軍的這種步兵方陣也許只是專門克制騎兵的。”

想到這裏,段志玄轉頭突然對著左右傳令兵吼道:“傳令,讓三萬步兵上,敵軍的步陣只有不到兩萬人,而且我們是生力軍,他們已經追殺朱粲的大軍一夜,剛又大戰兩場,只要擊潰他們,這場仗我們就贏了。”

傳令兵分頭傳令,段志玄帶來的五萬人馬中統領三萬步兵的將官也是戰陣經驗豐富之輩,很快都覺得這個時候讓步兵對步兵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李家軍騎兵撤到後方休整,三萬李家軍步兵已經準備好,軍陣上刀槍林立,段志玄一揮手,一聲號角聲中,大鼓響起,這三萬步兵開始從容的前進。

遠處山頂上,李世民目睹這一幕,暗自點了點頭,對於段志玄如此快的時間內便找到突破口感到欣慰。

只是他用手中望遠鏡看了一眼朱家軍的那六萬多人馬,暗暗有些擔憂。

………

………

不得不承認,李家軍這三萬步兵方陣同樣十分整肅,但他們碰到的是更加整肅的遠東軍瓦崗營。

相比騎兵,步兵方陣為了保持隊列整齊,速度必然會慢很多,程咬金下令讓已方所有手榴彈投擲手抓緊時間仍手榴彈,給對方步兵在未近戰廝殺之前便造成不小的死傷不說,對他們的士氣也會造成不小的打擊。

不過,這畢竟是在李世民的注視之下,由段志玄訓練出來的精兵,或許令行禁止方面沒辦法和遠東軍相比,但是紀律同樣很嚴明,手榴彈的爆炸雖然對李家步兵產生了不少的死傷,竟然未能讓他們產生多少混亂。

瓦崗營如今只剩下一萬九千多的步兵,除了手榴彈手和後主的弓弩手之外,前幾排的士兵密密麻麻的將長槍豎起,幾乎遮擋了戰陣後面的視野。

步鼓聲一通急響,隨即變成步點,二十個千人方陣同時向前移動,如同一片片移動的長槍森林。

每個方陣右翼跟著都尉和都旗,左翼是副都尉,他們前後走動,不時提醒隊列中的百人長和夥長留意某處保持好隊形。

因為地形所限,瓦崗營步兵方陣近兩萬人依然是十個方陣在前,十個方陣在後,每個方陣六排,總共便是十二排。

李家軍三萬步兵則是前後二十多排,因為兵力比瓦崗營多了一萬多,所以陣線要厚實得多,正在大鼓聲中堅定的接近。

與之前對抗騎兵時有所不同,此時瓦崗營的士兵將長槍豎在右側,右手握在底部,左手握在槍身,隨著鼓點緩緩移動,一丈四尺的長槍平舉十分吃力,要在稍後的交戰時才會放平。

“這次是步戰對步戰,對面的敵軍的長槍只比咱們短兩寸,接敵保持緩步,不要想著沖殺,想活命的都聽清楚,長槍相差不多,別想著沖上去就殺人,否則你多半一頭撞在他們槍頭上,接敵時一定要聽清號令,鼓點響一次才踏一步,記住側身平槍,槍頭成一線。”

整齊的鼓點和踏步聲中,各個方陣都尉和百人長前後跑動,吼叫著提醒自己的士兵,畢竟他們學會這種步兵戰陣之後,這是第一次步兵對步兵的實戰,若是遠東軍的其他營頭就用不著提醒。

遠處山頭上,李世民發現瓦崗營步兵軍陣的鋼板甲寒光閃耀,所有將士都配發了鋼板甲和低眉頭盔,而反觀他們李家軍雖然也都有鐵甲,但都是半身甲。

李世民知道,這其實已經很不錯了,要知道當年大隋府兵也只是讓每個士兵有一套半身鐵甲而已,他能夠讓自己嫡系部隊按照當年大隋府兵的標準裝備,多虧了李家身後是天下大半門閥世家。

想到這裏,李世民想起昨晚上從關中送來的情報信息,臉上流露出濃濃的擔憂。

隨著河東被遠東軍占領,河東兩大巨閥聞喜裴氏和太原王氏徹底投效王君臨,雖然家中田地大半被逼著捐出,但是這兩家的確是得到了重用,王家的家主王緒身為太原郡守,而裴家的裴元慶更是執掌一營五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