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7章 國慶大朝會與兩國暗鬥(第3/5頁)

而且最為明顯的是,在王君臨的大力倡導之下,大安國平時奏折和說事都很少如之前隋朝時說一些晦澀難懂的廢話,簡潔明了,所以此時杜如晦和李靖等人的總結報告同樣很簡練務實,讓人一聽便明白是什麽意思,絕對不會雲裏霧裏。

王君臨坐在禦座上,聽得津津有味,心中感慨萬千,同時也對來年雄心勃勃。

如今整個天下就剩下李世民占領的關中和洛陽一帶沒有拿下,他治下的人口也有了三千多萬,這還是之前隋朝末期亂世以來死的人太多的緣故。

而隨著在天子寶座上坐了一年時間,治下疆土人口擴增及軍力的快速提升,王君臨的心態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一些變化,曾經對於征戰天下會造成百姓流離失所的顧慮也已經不存在。

在他看來,不管怎麽說,李世民的唐國一定要滅了。

因為,只有統一天下,才能夠徹底結束天下戰亂。

到時候,將他大安國的仁政和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模式推行至整個天下,讓華夏數千萬百姓乃至各個異族百姓都能夠過上從未有過的好日子,開創前無古人的真正盛世王朝。

若之前王君臨還有所猶豫的話,那麽如今的王君臨統一天下的心思已經異常堅決。

總結報告之後,因為王君臨的堅持,國慶大朝會上的一整套流程相比之前隋朝的正旦大朝會要簡單很多,直接展開今天重頭戲————封賞功臣。

算起來,第一次封賞功臣是王君臨立國稱帝的那一天,而今天是第二次封賞功臣。

王君臨深知,依靠‘為人民服務’等精神信仰,讓全國上下的官吏拼了命的做事,還保持清正廉潔,那是絕不可能長久的。

在他看來,賞罰分明、高-薪-養-廉是保證朝廷上下高效、健康運轉的必要條件。

接下來,從兩位宰相到各部主官、軍團主將都有封賞,爵位大都由三等縣侯提升至二等或者一等縣侯,最高也沒有突破到縣公以上的爵位上,不過食邑提升的幅度很大。

王君臨壓著沒有直接提升至公爵之位,依然是因為天下還沒有一統,且隨著昨天傍晚皇城廣場刺殺時出現的那把非大安國制造的火槍和手榴彈,讓王君臨深感李世民的唐國不好對付,以防止到時候加封爵位不好往上加。

不過,因為皇帝陛下重實幹和功勞,所以此次加封和賜封爵位的結果,其實隨著前些天朝廷相關部門功勞的核算結果的出來,並沒有多少懸念。

比如,火懷明、白小波、王灰兒均加封為開國縣伯,食邑均提升為三百戶。

而之前已經有爵位,但這一年來,功績不突出,或者因為沒有參加戰爭的文武官員爵位沒有變。

封賞功臣之後,便是天子賜宴,基本上也沒得吃,群臣奉酒為天子慶、為朝廷慶。

總計大約四個時辰的樣子,今年的例行公事終於宣告結束。只不過幾家歡喜幾家嫉妒,有人回家慶祝,有人回家摔杯子,一臉不服和嫉妒。

…………

…………

而在這次大朝會上,王君臨還提出了大安國立國之後第一次軍事改革,兵部和軍府對此早有準備,緊接著便按照之前定下的章程正式展開。

這次軍事改革主要是軍勛制的正式施行。

部隊的軍勛制漢時便已經存在,和後世軍銜制度有些類似,但又有明顯的區別。

王君臨本想直接采用後世軍銜制度,但經過兵部和軍府結合這個時代部隊實際特點和時代文化特殊性,綜合調查研究之後發現軍銜制度並不適合,最後王君臨與聶小雨商議之後,又與李靖等人一起研究分析,決定將後世軍銜制度和這個時代軍勛制度相結合,實行大安國獨有的軍勛制度。

武官除了本身品級職務外,以軍勛品秩決定服色、俸祿、資歷等………從大將軍至最末的都尉共是十二階。

結合當前大安國軍職和主要職位人員具體細化如下:

將軍分為大將軍、上將軍、中將軍、少將軍四級。

其中大將軍為從一品,兵部、軍府主官和十大軍團主將為大將軍。

上將軍是正二品,軍府和兵部副職、十大軍團副將為上將軍,特戰隊的大隊長張天岡為上將軍。

中將軍和少將軍分別對應原來隋朝軍制中的郎將和果毅都尉,主要是十大軍團下屬各個營頭主將或者副將。

而將軍之下的軍官,王君臨懶得再想新的名字,直接以後世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劃分。

此外,在軍官以下未入流的士兵又分為高級士官、中級士官、低級士官、上等兵、下等兵,總共五級。

如此精細的劃分,也是軍隊進一步職業化的體現,是為了清晰部隊上下級關系,提高平時和戰時服從命令的意識,從而提升作戰和訓練效率,同時也能夠極大的提振將士的上進心,保持部隊足夠的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