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4章 高句麗亡國和猞猁的消息(第2/3頁)

拖的時間一長,高句麗各地的官吏人心浮動,百姓麻木混亂,軍隊軍心動搖。

所以,淵蓋蘇文雖然隱隱感覺自己就這樣帶領十萬人向平壤城趕來,好像有些不對,但也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去做。

果然,幾乎在淵蓋蘇文帶領十萬大軍回援平壤城的當天,幽州羅藝統領十萬大軍奔赴遼水西岸,用大安國格物研究院新近出產的快速浮橋配合巨型拋石機拋射的火藥包,輕易渡過遼水河,並且殺潰遼水東岸的高句麗守軍。

接下來,羅藝三天之內連破四個軍寨,兩個縣城,斬首三萬多,直逼遼東城。

同一時間,駐守安南國的水陸大將劉一東統領十萬大軍開始北伐。

因為之前有李玄霸帶領暴熊軍團將高句麗南邊兩個郡“犁”了一遍,劉一東在短短一周之內,便輕易攻下了高句麗靠近安南國的兩個郡,眼看著就要逼近平壤城,與李玄霸完成勝利會師。

當然,這與高句麗的郡地面積比大安國小了很多有關,說是兩個郡,放在大安國也就兩個大一點的縣。

畢竟整個高句麗半島也就那麽大。

總之,雖然有淵蓋蘇文辛辛苦苦練兵十年,但當王君臨的軍隊一經打來,前後不到半個月時間,高句麗便已經面臨滅國的處境。

…………

…………

早在李玄霸乘船在安南國南邊海岸登陸同一天,蘇長青帶領兩萬精騎從陜北馬邑郡出發,只帶了三日份的幹糧,便殺入了東。突厥國的勢力範圍之內。

蘇長青一行半個月之內輾轉上千裏,滅了七個小部落和三個中等部落,展現出了強大的戰力,即使是突厥人聚集了五萬騎兵,在野戰之中也輕易被蘇長青帶人殺潰。

一時間,東。突厥大小部落人人自危,而這個時候李世民派的使者也到了東。突厥的王庭。

這些年雖然休養生息,東。突厥人不斷生崽,小孩不斷長大,騎兵也勉強能夠湊夠三十萬,但突厥可汗當年就被王君臨打怕了、打疼了,這幾天又被蘇長青再次揭開了傷疤,重新感受和體驗到了王君臨軍隊的厲害,哪敢答應唐國使者的要求,主動對大安國發兵。

最後的結果是,李世民的使者被突厥可汗給抓起來,派人送到了蘇長青的手裏。

之前王君臨讓蘇長青驟然對東。突厥國發兵,理由便是東。突厥暗中與唐國勾結,欲對大安國不利。可是如今對方將唐國使者都給抓起來送了過來………

面對這種情況,蘇長青也不好做主,飛鷹傳信向王君臨請示,王君臨雖然有些遺憾突厥可汗竟然如此識相,卻也知道突厥人是不能再欺負了,遂下令讓蘇長青收兵。

沒辦法,大安國是要統一天下的,是要成為天朝上國的,華夏一直是禮儀之邦,有些事情卻是要把握一個度,這國際形象還得注意一下,否則在周邊各個勢力搞出一個大安國威脅論,實在沒有半點好處,只會將所有國家和勢力逼到敵對面。

………

………

西邊,李祥面對吐蕃人卻和蘇長青面臨突厥人的情況完全不同。

因為,唐國的使者以大安國的富饒、好搶為由,總之就是“人弱、糧多、錢多、速來”這麽個節奏,成功說動了吐蕃人,吐蕃召集了十萬大軍向張掖郡和西平郡嗷嗷叫著殺了過來,

面對這種情況,李祥果斷改變戰術,不再主動打上去,而是在唐古拉山口守株待兔。

以這年頭的交通條件,從吐蕃國往西平郡打過來,吐蕃人必須要過唐古拉山口。

李祥做的事情也簡單,在山口處埋了不少的地雷,將從未見識過火藥武器的吐蕃人直接給炸傻了、炸懵逼了。

吐蕃大軍損失慘重,驚恐之極的同時,卻有不少人直接對著爆炸的地方直接跪了下來,五體投地,甚至都不敢擡頭看。

沒辦法,對於從未見識過地雷爆炸的吐蕃人來說,一大波地雷爆炸的火光和產生的威力,炸出來的大坑,再加上猶如雷鳴一般的巨響之聲,這不是神跡是什麽?

這不是活佛顯靈,這又是什麽?

吐蕃人這樣的操作,也將李祥及麾下五萬人馬給看傻眼了,但這並不影響他帶領大軍一陣沖殺,讓吐蕃人損失慘重,稀裏糊塗的退兵。

過了唐古拉山口,海拔急劇提升,氣候惡劣,大軍上去就算不打仗,受高原反應影響,非戰鬥減員的厲害,所以李祥也果斷收兵,並沒有追上去。

但吐蕃十萬騎兵如此輕易解決,卻也是出乎李祥和遠在揚州的王君臨等人的預料。

…………

…………

東面、西面和北面的問題就這樣輕易解決了。

而且高句麗面臨著亡國的危險,形勢越來越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