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7章 絕望的李世民(第2/3頁)

騎兵同樣是以軍團下轄的營為作戰單元,身披烏黑鋼板甲,左手執快弩,右手平端鋼槍頭的長槍。

其他拋石機、巨型槍弩、百發弩等遠程攻擊武器穿插在步兵方陣間隙之中,已經各自設好了發射陣地,看似雜亂,實則有序。

雙方大軍固然沒有全部擺到正面戰場上來,但各自前方的兵力也不會少於十萬,兵馬過萬,無邊無沿,何況是十萬大軍。

大地顫抖,蹄聲如雷,殺聲沖天,煙塵彌漫,雙方騎兵與騎兵,步兵與騎兵狠狠的碰撞下,人仰馬翻,一瞬間便死傷上千……

李靖和李世民竭盡所能調兵遣將,很快都不約而同的向對方的側翼軍隊發起了攻擊,一場全面的大混戰,就此展開了……

李靖和李世民坐鎮中軍,不斷投入兵力,戰團越來越壯大,從山巔俯瞰下去,長安城南邊的秦嶺平原上到處都是橫沖直撞的兵馬,殺得天地失色,日月無光。

雙方兵力幾乎已經全部投入到了裏面。

不斷揮砍廝殺,讓雙方大軍都極為疲憊,大安國大軍兵力雖少了十萬,但是盔甲兵器優良,戰陣厲害,軍隊戰力明顯強大。

只是,因為唐軍也有手雷彈和拋射的炸藥包。

所以,剛開始大安國一方也只是隱隱占據了上風。

李世民這幾年苦練精兵,且他在麾下將士中威望極高,如今親自指揮,唐軍倒也韌性十足,至少眼下看來,還能夠堅持不短時間。

就在此時,從秦嶺終南山方向,地平線上突然煙塵騰起,很快三萬騎兵如狂風暴雨一般卷而來,戰馬上的騎士一個個人高馬大,魁梧之極。

兩軍交戰正酣,猛地殺出一路奇兵,令所有人都為之一驚。

大旗飄舞,上面寫著‘大唐’兩個大字,所以,唐軍一方士兵頓時爆發出一陣排山倒海般的歡呼聲,他們的“援軍”到了!

李世民也是欣喜若狂。

然而,很快李世民臉色就又變了,所有的唐軍士兵臉色也變了。

這支舉著大唐旗幟的大軍在半路突然轉彎,向他們唐軍的側面沖了過來。

當李世民發現不對,再調集身邊自己一直沒有動用的兩萬親兵攔截時卻已經來不及了。

天狗帶領三萬人馬從唐軍側方突然沖殺而入,徹底打亂了唐軍的陣營不說,對唐軍士氣的打擊卻是致命的。

李世民的心在滴血,也顧不上多想是蕭瑀背叛了自己,還是蕭瑀也被王君臨的人給耍了。

他一直擔心蕭瑀帶來的這三萬人馬會被大安國的探子發現,提前有攔截的人馬,但卻一直沒有想到,這三萬人馬從最開始就是王君臨的人。

他一直等待的一線生機,卻不想在最為關鍵的時機,從他後心狠狠地捅上了一刀。

腹背受敵,且被“友軍”從後方捅了一刀,在前面拼命的唐軍將士很快受到影響,敗像開始出現,很快便變成兵敗如山倒的局面。

若是從最開始,天狗帶來的這三萬虎詔族人馬直接加入到大安國大軍裏面,遠不足以讓唐軍這麽快便出現潰敗,可是這三萬人馬出現的時機實在是太及時了,一頭紮進了唐軍的側陣。

別說是唐軍,即使讓唐軍與大安軍互換,結果同樣可能會兵敗如山倒。

雖然心中絕望,但李世民畢竟是天命之子,老天爺賦予了他最堅強的意志,不到最後時刻,他都不會放棄。

所以,他一直在竭盡全力的挽救敗勢,或者說盡量組織回撤,讓更多的人馬逃進長安城中。

李靖當然知道那三萬突然殺出來的人馬是自己一方的人,眼見這三萬人果然沒有辜負陛下的期望,在最為關鍵時刻出現,他早已在第一時間便下令揮動令旗,喝令全軍掩殺。

各個軍團的主將率本部人馬一窩蜂地沖了上去,不管唐軍之前是多麽精銳的軍隊,在這種情況之下已經變成了將後背留給敵人,各自只顧著逃命的烏合之眾。

這一通追殺,因為唐軍後面是長安城,所以不到一個時辰便已經結束了。

李世民個人魅力果然厲害,在這種情況下,依然有大將願意領著人斷後,掩護主力回撤。

最後的結果是,三十多萬唐軍死傷大半,只有十萬左右的唐軍跟著李世民逃回了長安城。

在最後時刻,李世民毫不猶豫的下令將自己的人射死了一波,拉開一片真空帶,然後將城門死死的關上,將數萬自己的人馬擋在了城外。

城外的唐軍因為城門已經關閉,很快直接就投降了。

但即使如此,長安城外依然屍橫遍野,慘叫漫天。

大戰過後,大安國的大軍再次圍城,李世民帶領唐軍繼續守城。

不過,守軍由三十萬變成了十萬左右不說,這一戰唐軍的最後一點軍心士氣已經耗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