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0章 洪門(下)

主要原因是中華致公黨成立之初的政治意味太濃厚,按照國父的意願,是要換堂成黨,徹底讓洪門轉變為政黨組織。

這也是洪門與國父決裂的原因之一。

洪門內的許多龍頭和香主都怕洪門門徒的江湖手段玩不過政客,洪門會被逐漸吞並,所以既便致公堂內部,加入致公黨的也只是少數。

洪門與國父決裂,卻讓其他人鉆了空子。

想想也有些幽默,致公黨成立之初,前幾任的主席和總理全是前粵軍的將領,都是堅定的反蔣份子。

前兩任主席是陳炯明,第三任是李濟深。

陳與國父理念不同,多有沖突,後來兵敗,跑到了得有港,自此揭開了粵軍與中央政府之間的對抗,直到十多年之後,粵軍徹底取消番號。

到李濟深接任時,國父早已逝世,他便開始反蔣……

這也是黃三德與司徒美堂不願意加入中華致公黨的原因。

於二君嘆的也是這個。

愛國組織當中摻入政治鬥爭,初衷就漸漸變味了。

陳炯明當上主席之後,看南美洪門內部響應者無幾,便決定將致公黨總部遷回香港,那時是致公黨成立的第二年:一九二六年。

之後,致公黨對海外洪門的影響力越來越低,主要活動地點只是在廣東,福建和香港三地。

別說美國,除了香港,連南洋其余各地都影響不到。

到香港淪陷,致公黨徹底停止了活動,直到四四年的時期,在中共南方局的建議和支持之下,致公黨才逐漸恢復活動。

到四五年的時候,美國洪門最大的靠山,羅斯福總統逝世,致公堂總龍頭司徒美堂多番考慮,才將致公堂全體改組為“中華洪門致公黨”,包括陳其尤領導的中華致公黨,致公黨的影響力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共產黨方面的接觸也越來越瀕繁。

五五年,司徒老先生仙逝,享年八十七歲。

方不為一陣唏噓。

一是因為他與連任四屆的小羅斯福總統的私誼,其次便是國父逝世之後,由他主持的“國民救濟局”。

自三一年至四五年十四年間,北美洪門共籌資一千四百多萬美元,全是老先生一力籌集。

其中有三百多萬美元,出自老先生任龍頭的安良堂和致公堂。

一千四百萬美元是什麽概念?

合四千多萬大洋,國民政府鼎盛時期一年的財政收入還不到兩千萬大洋。

於二君也看了出來,方不為能從自己的一句“美堂兄”想到致公黨,肯定對致公堂和司徒美徒不陌生。

想到方不為特務頭目的身份,於二君只以為他是從利用特務處的渠道了解到的。

原十九路軍的那些將領,之所以能在香港及南洋等地安然無恙的隱藏,更有如蔡將軍這般還在四處聯絡,公開反蔣的人士沒有被委員長暗殺掉,全賴他與司徒美堂這樣的大金主力保。

司徒美堂甚至專門寫信警告過委員長。

十九路軍的原將領一直是南京政府特務部門重點監視的對像,方不為以此了解到致公堂和司徒美堂的身份並非難事。

了解就好,至少不用他多費口舌解釋了。

“年輕時,曾在美國打拼過一段時日,與美堂兄同一年入的致公堂,後來結為異姓兄弟,之後美堂兄成立安良堂,我被邀至美國,任‘中堂’大爺!”

於二君解釋道。

方不為眨了眨眼睛。

安良堂是司徒美堂首創,沒有前任龍頭,也就少了“制皇”這個虛職。

山主,副山主,香長下來,便是“盟證”這一席,也叫中堂大爺,內八堂之二,坐第四把交椅,屬京官,行一,意思是坐第一排。

大都由客卿擔任,說直白些,就是長老。

放到後世的香港三合會中,就是二路元帥。

後世的香港三合會,早已將洪門組織三十六部半官職的編制精了又精,簡了又簡,最後歸類為六部半:山主、二路元帥,紅棍,白紙扇,草鞋,四九仔和算半部的外圍成員藍燈籠。

主要原因是官太多,馬仔太少。

以前的制皇,盟證,坐堂,陪堂等行一的京官席位,全被改成了二路元帥,由一人或少數幾人擔任。

而因為要經常開片搶地盤,打手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原本屬於外八堂,排到十把交椅之外的“刑副”,則成了坐第三把交椅的紅棍。

而原本在堂內坐第三把交椅,有時甚至會由龍頭兼任,充當總堂丞相角色的“香長”,則成了白紙扇,比紅棍還要低一級。

安良堂的香長就是由司徒老先生兼任,嚴格來說,於二君是堂內的第三號人物。

要不是他長居南洋,只能擔任客卿,不然絕對是副山主的不二人選。

方不為長長的吐了一口氣,暗道了一聲怪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