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5章 祖宅

委員長做委員長,也有十個年頭了,他一月薪水八百多塊,一年就是差不多一萬,算一算,怎麽也有十萬塊了。

每年除了定期向建豐同志的母親毛夫人寄一筆生活費,委員長的薪水就沒怎麽動用過。

委員長用私人的名義,動用這筆錢給建豐同志補辦婚禮,誰也挑不出毛病來。

交待完之後,在縣政府吃了一頓便飯,車隊又啟程,開往奉化溪口鎮。

這一段路就好走多了,接近七十公裏路,只走了一個多小時。

委員長的祖宅叫豐鎬房,在溪口鎮中街,占地近八畝,既便以方不為的眼光來看,修的也是富麗堂皇。

這祖宅的“豐鎬”二字,是委員長的父親過世後,叔伯長輩們給他兄弟幾人分家時定的,那時的委員長才九歲。

只是這兩個字,也是大有來頭。

委員長父輩兄弟三人,其祖房分別名為夏房、商房和周房。

委員長之父行三,分的祖房便叫周房。

蔣父病故後的第二年,眾長輩為委員長兄弟三人分家,議論將鹽鋪歸為一家,祖房分為兩家。

其實這個時候,委員長的弟弟已早夭,家中兄弟只有他與同父異母的大哥蔣介卿。

長輩之所以如此分,只是因為鹽鋪的價值最高,不太好分,有意多立了個名目罷了。

蔣氏族老從委員長父輩“周房”及委員長這一輩在宗譜中屬“周”字輩,推及西周兩位帝王的都城——豐邑和鎬京,各取第一字定為房名,分給委員長的祖房故而名為“豐房”。

分給三弟蔣瑞青的祖房名為“鎬房。”

因三弟早亡,便由同母兄弟委員長兼祧承襲。

同父異母的大哥蔣介卿則繼承了蔣氏鹽鋪。

千萬別小看這個鹽鋪,比蔣氏祖宅有價值多了。

蔣父逝世時,還是光緒二十一年,紫禁城裏說了算的還是慈禧,清朝的江山相對還是穩固的。

鹽是清朝的主要稅收來源之一,不是誰都有資格開鹽鋪的。

蔣家能成為溪口鎮十甲富戶之一,蔣父能為兄弟二人攢下這麽大的家業,全是靠這個鹽鋪賺回來的。

蔣父逝世後,為了爭奪這個鹽鋪的繼承權,委員長的大哥蔣介卿,還與繼母,也就是委員長的生母王夫人發生過不小的紛爭。

族老肯定是偏向已成家的長房的,最後鹽鋪歸了蔣介卿,還從蔣父遺款中分了一大筆錢給他,讓蔣介卿另修宅院,祖宅和田產歸了委員長。

後人評說,蔣氏先輩取“豐”“鎬”二字為房名,暗諭蔣氏有帝王之相。

其實只是為了討個好兆頭罷了。

後來,委員長給蔣太子和養子緯國取字時,依據的便是祖宅的房名。

蔣太子字“建豐”,養子字“建鎬”!

這才叫有寓意。

小車停在蔣宅門前,路過的街坊只了瞄了一眼,便自行其事,並無多少好奇之意。

因為這樣場景他們已見的太多了。

年節時,正逢西安事變,在鎮上看戲的蔣介卿聽聞委員長遇難,生死不知,驚嚇之下,突發心臟病,不治身亡。

因委員長在事變中受了傷,再加事變首尾還未了理,所以等到四月份時,委員長才親自赴溪口治喪。

國民黨主要政要全來悼奠。

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均在其列。

光是小車,就排到了數裏之外。

所以街坊已是見怪不怪了。

聽到門外的動靜,宅院的大門被打開,一個老媽子看到小車,喊了聲“貴客登門”,便進去通報了。

王世和也沒客氣,讓隨從拎著行李,帶著方不為進了大門。

剛過照璧,一位稍有些福態的老太太攜一對年輕男女從內宅走了出來。

老太太自然是委員長的發妻毛夫人。

她比委員長要大五歲,十九歲時,與剛剛十四歲的委員長成的親,但十年後,才生下了建豐同志。

算一算,今年已經五十六了。

男的有些瘦削,和委員長有七分相像,女的栗發藍眼,頗為秀氣。

還有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男孩,被老太太牽在手裏。

這就是建豐同志和妻子蔣方良,還有他們的長子蔣孝文。

蔣方良和蔣孝文的名字,都是四月份回國之後,委員長親自給取的。

“表嬸!”王世和迎上去,扶住了老太太。

蔣王兩家淵源極深,既是親戚,也是主仆。

自王世和的曾祖起,就是蔣家玉泰鹽鋪的學徒。

到委員長的父親這一代,鹽鋪的掌櫃則是王世和的大爺王賢東。

當時蔣父喪妻數年,還是王賢東牽線,說合自己寡居數年的堂妹王采玉,做了蔣父的填房。

兩年後,委員長出生,鹽鋪的掌櫃又換成了王賢東的弟弟,也就是王世和的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