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煤油(第2/2頁)

“一斤五分到六分銀,視遠近不同,價值稍有上下之分。”

“一斤五分,百斤五兩。”陳沐緩緩點頭,轉頭對楊帆問道:“煉油廠一日可出煤油多少?”

楊帆是早年在清遠差點被逼成反賊的礦山主,後來販過私鹽,也出海做過買賣,賺了些錢本想著到北洋來報恩,本陳沐留下在軍府中掛了官職,專門管理北洋治下從遵化鐵廠到大沽口沿岸的商事,同時手上還有一支七艘福船組成的海船隊,穿梭在渤海之間往來置辦商貨。

“火油足夠的話,一日能焙烤出千斤之上,目下火油主要兩條路,一條自四川走運河、一條自蘇門答臘走海路,都只有運本,焙烤的工藝廠匠都已摸清,只要運量上來,產量就也能上來。”

情況楊帆已熟記於心,此時信手拈來,道:“若是量足,一日三千斤吧。”

別管蘇門答臘還是四川的油田,火油這東西除了充作軍事物資外沒有其他用處,價格相當低廉,在當地購置還不到百斤一兩,只要有個裝運錢就能購入。

陳沐在心裏算了算,這本身就是個低成本、低收益的買賣。

走海運算上船只漂沒幾率的損耗與腳錢,再除掉油廠分去七分,大致最後流入軍府的不到百斤二兩,若這麽算下來,一年軍府也能有萬余兩進項。

“還算不錯,劉掌櫃,素油可食,成本高,這煤油不可食,成本也低,百斤四兩,有沒有興趣在天津北京賣這個?我這還有專門燒它的煤油燈、煤油火機與專門盛放的大小各式型號瓦油瓶,都是好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