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5章 興泉慘敗(第2/2頁)

而其他幾個炮兵營就更淒慘了,在廣西西部作戰的第三軍所轄的第四炮兵營,一門野戰炮都沒有,只有幾門繳獲自明軍的三五百斤的碗口炮而已。

大唐王師的陸軍部隊,包括近衛軍在內,擁有的五斤野戰炮也不過二十多門左右,七斤野戰炮六門而已。

作為帝國核心的陸軍部隊都才那麽幾十門火炮而已,但是現在海軍那邊都已經是裝備了足足六門五斤加農炮了,另外還有十多門專門為海軍打造的兩斤加農炮,這火炮力量可以說已經是不弱了。

想要裝備更多的火炮,其實已經是非常難的一件事。

沒有足夠的火炮,船體多幾艘其實也是沒什麽鳥用。

而對於海軍來說,一艘戰艦幾門火炮都已經是很少了,真正的戰艦,尤其是進行艦隊對決的戰艦,哪一個不是幾十門火炮啊,而且都還得是七斤以上甚至十斤乃至二三十斤的重炮啊!

弱小的海軍也就導致了在進攻沿海地帶的廣州的時候,陸軍方面是別失望能夠得到海軍方面的有力支援了,能夠維持西江的船隊運輸護送對於大唐海軍來說就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偽唐賊軍的水師實力弱小,這也是王越等大批兩廣地區的明軍高級文武官員們敢於死守廣州的重要原因。

因為他們都知道,即便是守不住廣州,大不了就是從珠江撤退而已,性命無憂。

知道這些的自然不是只有這些高級官員們,一些有見識有眼光的士紳地主們也是朝著廣州這個進可守,退可跑的城池而去。

不過還有部分人則是幹脆逃離廣東,他們往江西、湖廣、福建等地而去,逃亡這些方向的士紳地主們認為,就算是廣州能夠抵抗賊軍幾個月的,但是等到了夏天到來後,賊軍主力雲集廣州城下之時,廣州還是守不住的,如其到時候還要跑一次,還不如現在就跑到外省去。

當然了,有能力逃跑的人其實對於當地的民眾數量而言,只是極少的一部分而已,大部分農民乃還社會中產階層,他們都是沒有辦法逃走的。

因為逃跑的話,就等於是扔下了家中的一切,普通民眾逃跑,分分鐘就會變成流民,而對於普通中產階層而言,逃跑也等於是扔下了家業,到外頭躲避戰火的時候,也是免不了家破人亡。

再者,雖然明王朝鼓吹偽唐美軍多麽的殘暴,但是人們的眼光是雪亮的,尤其是當大唐王朝開科取士的消息流傳出來後,就是更讓這種謠言不攻自破。

理由很簡單!

當一個造反團夥開科取士的時候,就代表著這個團夥已經脫離了流賊土匪的模式,而是走入了正規王朝的階段。

而對於任何一個王朝而言,人口和資源都是統治基礎。

所以那些普通中產階層,比如中小地主、中小商人們,他們不認為偽唐賊軍還會和以前那些燒殺劫掠,只要自己不傻乎乎的去反抗,身家性命總歸是能夠保住的。

至於普通農民,他們更加不關心王朝更叠這種國家大事了,只要能夠繼續種田,保持生活的平穩,他們對外界的變化其實是不關心的。

真正關心的是那些大商人、大地主,尤其是和明王朝關系密切的官宦世家,比如說有族人在明王朝尉官的家族,最關心偽唐賊軍,同時也是最害怕偽唐賊軍。

這些外界的變化,現在的李軒不關心也是關心不了,如今他的目光是盯著貴州和湖廣了。

大唐王師雖然在廣東地區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停了下來,但是在湖廣以及貴州那邊的軍事行動卻是沒有停下來,反而是打的更加激烈。

沿海的廣東進入了雨季,甚至連廣西也是如此,但是貴州和湖廣那邊的天氣雖然有些陰沉了,但是還是能夠持續作戰的。

因為不管是明軍還是唐軍,都是持續進行軍事行動。

貴州那邊的方希同已經率領第二軍之第三步兵團主力以及第二守備旅之第四守備團等在貴州中部的主力部隊一共大約五千余人回援黎平府,並在三月中旬的時候擊退了已經滲透到了黎平府的多股明軍偏師,收復了銅鼓衛城。

掃平了黎平府內的明軍偏師,確保了黎平府的戰略安全後,方希同繼續率領部隊東進,試圖解興泉府城之圍,擊退明軍,把城內的數千守軍殘部救出來。

然而剛進入興泉府呢,方希同就是吃了一個大敗仗,四千多人的部隊死傷七八百,最後只能是狼狽西逃,一路逃回了黎平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