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 新老交替(第2/3頁)

沒辦法,誰讓他功高震主,不想死翹翹,想要享受榮華富貴的話,在統一戰爭結束之後肯定得夾著尾巴做人啊。

而李軒為了政治影響考慮,自然是不會批準他的退役申請的,只不過想要帶兵那也是不太可能的,剛好那個時候李軒準備晉升的上將也不止他一個,所以隨後李軒擴大了樞密院,設立樞密院副使,而副使的人數沒有明確規定。

郝柏年以及後面陸續晉升的野戰軍的陸軍上將,比如李春景他們,都是成為了樞密院副使,然後回到了金陵城享福!

至於在外頭打仗的那些辛苦事,就不用麻煩這些軍方大佬了,下頭有著一大票等著建功立業的新晉少將、中將們呢。

作為回歸金陵,放下兵權的補償,郝柏年、李春景等幾個人是成為了帝國公爵,然後還獲得了三代後減等世襲,世襲罔替這兩大優待!

統一戰爭裏,以方東全為代表的黃竹山時代土匪出現的將領陸續推出一線。

而以郝柏年為代表的黃竹山時代就是湧現出來,並在貴州、兩廣戰役期間迅速崛起,並成為帝國陸軍核心將領的這一批開國功臣,也是在統一戰爭之後陸續推出了一線,把位置讓給了統一戰爭中後期期間陸續崛起的新生代將領們。

相對來說,軍方的新老交替,是比較順利的!

這裏頭固然是有著李軒對軍隊的掌控力度非常強悍,但是也有著華夏的傳統有關!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典故可是每一個開國將領都知道的,很多將領在統一戰爭後期,就已經是為後路開始做打算了。

人家郝柏年在率領第三軍拿下河北、攻克幽州的時候,就已經是開始上書請求退居二線了。

等到統一戰爭之後,面對李軒調他回金陵城擔任樞密院副使的聖旨,他非但沒有被這種明顯的明升職務,實際剝奪軍權的行為而感到反感,反而是慶幸自己保住了小命,更保住了自己未來的前途以及家族的榮耀。

他可不像和方東全那樣,因為想要死抓著權力不放,最後是被一腳踢出了現役。

郝柏年這是以退為進,放棄了軍權回到金陵城,但還是樞密院副使,現役陸軍上將啊,以後有什麽大戰了,他這樣的大佬肯定是還能再一次領軍出征的。

怎麽也比退出現役好啊!

人家郝柏年今年才三十幾歲呢,還年輕著,可不想就這麽回家養老,更不想因為功高震主被一刀哢嚓了。

郝柏年是聰明人,其他人也不傻!

所以統一戰爭結束之後,李軒對軍隊的高層進行新老交替是比較順利的,一大票戰功顯赫,在野戰部隊裏生無可生,都是被李軒召回了金陵城,部分安排為樞密院副使,而部分則是安排到樞密院各部任職。

宣平八年後,陸軍樞密院以及海軍統帥部的各部規格進一步提升,各部部長為上將銜,這個上將軍銜剛好可以用來安排這些人。

軍方的新老交替很順利,而且老將們雖然退居二線,但是依舊活躍在軍界,影響力依舊不小。

但是文臣這邊的新老交替就是沒有這麽順利了。

相對於武將而言有著鳥盡弓藏的傳統因素所影響,文臣這邊卻是沒有太多的這一類的影響,相反,很多文臣們都是覺得,這天下統一之後,才是他們發揮才華的時候。

統一戰爭時期,大唐王朝的文臣們,和諸多開國階段的文官們一樣,都是屬於邊緣角色,是不怎麽受重視的。

但是國內統一之後,這統一天下就是變成了治理天下了,這個時候,文官的作用也就大大體現了出來。

不少文官們都是等著天下統一之後發揮才華,博取榮華富貴呢,怎麽甘心在剛統一呢,就是退居二線了。

但是這只是文官們的想法,而李軒的想法卻是不一樣。

李軒認為,在早期的開國階段,文官階層的質量實在是不咋地,以柳八苟為代表的黃竹山時代就崛起的文官們,其水品是真的不怎麽樣,早期的時候還能夠跟上,但是到了後期,他們的能力已經是無法滿足治理天下的需求了。

畢竟治理一億五千多萬人口的國家,和治理一個土匪窩還是區別很大的。

所以,這兩天,李軒一直都是想要完成文官之間的新老交替!

但是,雖然李軒是這麽做的,但是李軒的做法卻是比較穩,他並不希望早期的文臣一股腦都是被趕下台了,那樣不僅僅會讓老臣子寒心,更加重要的是政治影響太大,容易造成各種李軒所不希望看見的動蕩。

如今帝國剛統一不過兩年,正是需要休養生息,大力發展的時候,可沒有多少精力放在政治鬥爭上面來,所以李軒必須控制事態。

錢祧裏這事,就是他特意控制的一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