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全國團結起來共渡難關(第2/2頁)

雖然說建設新家園很辛苦,不過對於桃源縣的這個安置點的四五千百姓來說,他們的災難已經過去了,洪水什麽的和他們已經是沒有關系了。

但是在洪澤湖大堤以及淮河下遊及中上遊的各支遊兩岸,卻是依舊有著眾多人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奮戰在大堤上。

幾乎所有受災地區的青壯力,都是被當地的官府給組織起來,修築河堤,抵禦洪水。

哪怕是這種征召官府只管飯,甚至有些地方因為物資不足,連飯都需要村民們自帶,但是絕大部分百姓還是心甘情願的進行抗洪。

因為他們都知道,他們不是為了保衛官老爺而上的堤壩,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上的堤壩。

當然了,不管什麽時候,什麽地方,都會有一些刺頭,他們不願意接受征召而躲避,哪怕是被征召了去也是偷奸耍滑。

對此,官方也是不會有絲毫的手軟!

躲避征召的青壯力一被抓到,那下場可不怎麽好,直接殺了或者判罪倒不至於,但肯定是會送到最危險,最辛苦的地方勞作,能活下來算你命大。

面對滔天洪水,大唐帝國的官方可不會有太多的顧忌!

萬一心存婦人之仁,到時候毀掉的將會是大半個江北道以及大半個鳳陽府。

上到官員,下到民眾,都是為了這場洪水而奮戰著。

身在金陵城的聖天子李軒,也是非常關注黃河-淮河洪災的情況!

如今幾乎每一天,他都能夠接到來自河南、皖北、江北、山東等地區的災情報告,有些是成功抵禦洪水的捷報,而有一些則是沒能抵抗住洪水,導致發生洪澇的報告。

雖然說,整體上並沒有發生黃河大範圍決口的情況,但是小決堤,沿岸被洪水淹沒的情況卻是非常的多。

河南那邊報告說,目前幾乎整個黃河沿岸的州府都已經受災,部分黃河支流沿途的州府也是受災,其中光光是開封府就發生過兩次黃河決堤,雖然成功封堵,但是依舊淹沒了大片地區。

再加上地區的,光光是河南一地,目前就有大片地區受災,初步統計最少也是死傷近千人,而受災地區的百姓數量多達三十余萬。

山東那邊的情況好一些,受災地區的民眾有數萬人,統計的死傷也有數十人了。

而江北道和皖北道,情況最為嚴重,皖北道乃是淮河中上遊流域,當淮河下遊無法及時排水的時候,大量的雨水就會形成內澇,倒是淮河中上遊流域都是普遍受災。

而江北道更不用說了,這一場洪災的絕大部分降雨,最後都會通過淮河下遊、運河,給沿途兩岸的堤壩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為了避免堤壩承受巨大的壓力導致大範圍決堤,江北道甚至都是采取了對洪澤湖進行擴容,主動放棄了大片地區用來容納洪水。

哪怕是如今還沒有造成大範圍的決堤情況,但是皖北道和江北道加在一起,受災的民眾至少也有上百萬了,光光是緊急轉移的民眾就有三十多萬,其中至少有十萬民眾是屬於永久性轉移。

李軒看著這一份份的報告,露出了無奈的神情!

即便是自己提前準備,也是動員了幾乎大半個帝國的力量,連軍隊都是先後動員了二十多萬參與抗洪,但是奈何老天爺實在太狠。

一點面子都不給,其洪水的威力,已經是超過了人力所能抵抗的!

李軒估計著,哪怕是這一次沒有形成大範圍的洪澇,但是受災的民眾恐怕也得達到兩百萬以上,至於因為洪水而造成的經濟損失,那更是無法估量。

抗洪救災的費用,恐怕之前準備的五百萬兩銀子都不夠了,怕是要千萬兩起步!

李軒想到這,就是把朝報司的人給叫了過來,然後給他們下達了一個指示,讓他們重點報道這一次的抗洪救災!

當然了,報道需要有側重點!

側重帝國官方的高效組織,抗洪軍民的犧牲精神。

搞幾個突出的官員,軍人,百姓的形象,重點描述他們為朝廷,為百姓奉獻犧牲的精神,從而號召全國百姓團結起來,一起共渡難關。

總之,要把輿論引導好,別搞得那些傳統封建王朝一樣,一來個天災,就說什麽天子失德啪啦啪啦的,野心家就冒出來試圖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