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7章 意見相左(第2/2頁)

這封折子,他只是用來試探中央那邊的反應而已!

不過這封折子送到了金陵城後,因為這並不是直接呈送給天子的密折,而是普通的公務折子。

如果是密折的話,這封折子會一路密封傳遞,進入金陵城後會直接送到翰林院秘書處,隨後直接送到李軒的手上這邊。這個過程裏,密折並不會有任何的機構或人進行拆閱,理論上除了些奏折的本人以及皇帝李軒外,誰也不會知道這封密折上寫了什麽。

但是陳立夫上的自然不是什麽密折,這事只是普通政務而已,弄成密折報上去會挨罵的,陳立夫可不想學其他幾個倒黴蛋,屁大點事都寫個密折送上去,一封不算,還三天兩天寫密折,最後被火大的李軒剝奪了官帽子,趕回家去種田了。

所以陳立夫的這份折子,只是普通的政務折子,一路到了京城後,就是被送入了通政司,隨後被轉送到了禦書房。

禦書房的值班大臣審閱了這份折子後,對於陳立夫提出讓三縣合並的建議並不認可。

因為這樣一來,會直接破壞松江府的政治構架!

如今松江府的政治構架,是松江府轄四縣,上海雖然是特設縣,而且知縣的品級是正四品,但依舊只是一個縣而已。

倘若上海和華亭、嘉定三縣合並之後,那麽松江府就只剩下上海和青浦兩縣的,而其中的青浦縣在現在的存在感就非常弱了,以後肯定更弱。

這樣的話,松江府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

如此會產生諸多的麻煩,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禦書房的幾個值班大臣傳閱後給出了審閱意見,那就是讓陳立夫加強下屬各縣的聯系,做好松江府的經濟發展事宜,至於三縣合並一事沒有必要,因為四縣之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本來就是屬於合並的,因為它們都屬於松江府。

既然都屬於松江府了,那麽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再把其中是三個縣進行合並了成為某一個大縣了,因為哪怕是真的合並了,但是其實也就會產生下級的行政劃分,不管是區還是鎮都是如此。

到最後,上述三地的隔閡也就存在!

這種地方利益之爭,並不是把縣變成區或者鎮就能夠解決的。

真要解決,還是得靠上級部門來進行協調,什麽上級部門?

松江府知府衙門啊!

最後還很不客氣的說,陳立夫這是脫卸本該負責的協調責任,而是推到了下屬三縣去解決。

隨後,這份折子附帶著禦書房審閱意見,被轉送到翰林院這邊,因為這份折子雖然說的是合並事宜,但到底還是為了發展經濟,所以最後被送到了翰林院工商科。

工商科的年輕官員們卻是做出了相反的批閱,他們認為如果能夠進行合並,對松江府的工商業發展將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隨後,經過了禦書房和翰林院工商科兩道審批的折子才是被送到了秘書處!

秘書處的秘書們,對每天送來了無數折子進行分類,按照重要程度進行排序,最優先級別的自然是軍事類的折子,然後是關系重大的折子,比如天災啊什麽的,然後才是一些普通的政務折子,其中如果禦書房的審批意見和翰林院各科的審閱意見如果不一致的話,那麽也是優先讓李軒親自審閱。

其實每天送來的折子數以百計,李軒根本不可能一一親自看完的!

這也是他為什麽設立禦書房值班制度,同時又設立翰林院的緣故,這兩個機構,其實職能是差不多的,都是幫李軒審批數量龐大的折子。

不同的是,禦書房裏的都是帝國重臣,值班大臣是正二品以上的大臣,而行走大臣,那也是從二品的侍郎級別的大臣呢。

禦書房的審批意見,基本上就是代表著帝國核心高層的意見了。

但是翰林院下屬各科,卻是從帝國各地抽調而來的年輕中層官員為主,他們的意見有時候和高層們往往不一樣。

他們的工作其實和禦書房的大臣們非常類似,都是審閱折子,然後給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