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6章 大戰起(第2/2頁)

如果說準備完成之後,還要請求金陵城方面的批準,然後才能發動進攻,這一來一回,最少也得一個月時間。

而現實裏,可不會給方希同和大唐帝國這麽多的時間。

所以這一次的方希同向金陵方面送信,只是進行報備而已,告訴金陵方面,東北征夷大軍準備在四月下旬開始正式行動了。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當這一封信在四月十四日送到金陵城,李軒看罷後,批閱‘知道了’,隨後派了翰林院秘書處的秘書作為天使,前往東北各軍,代替天子看望慰問參戰各部隊。

天使剛出發幾天,船只還在海上飄著的時候,四月二十二日,坐鎮中軍的方希同正式下達了各部正式進軍的命令。

然後親自帶著中軍進入遼河套。

之所以只帶中軍,那是因為東北各軍的作戰區域,是比較分散的,按照各部的駐地不同,他們的任務也不同,進軍的方向也是不同。

方希同自己麾下現有四個軍又一個近衛軍第一暫編旅,其中準備參戰的野戰主力部隊約有十萬,此外還有將近三萬主力以及兩萬預備師,一共大約五萬兵力駐防後方,彈壓後方,維護補給線之余,充當戰略預備隊。

而十萬主力裏,也是分成了三部分,左翼是第十四軍下屬的一個步兵師以及一個騎兵師,總兵力約兩萬人,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奪取大寧地區,然後繼續北上,切斷蒙古左翼各部西逃的路線,同時配合中軍主力圍剿察哈爾部等敵。

右翼則是第十五軍下屬的混成旅以及一個預備師,總兵力一萬五千人,主要任務是奪取建州、雙城等東部地區。

而中軍,則是真正的主力部隊了!

五萬精銳騎兵裏,有四萬五千騎兵都是在中軍,為此,方希同還專門組建了第一騎兵兵團、第二騎兵、第三騎兵兵團這三個臨時騎兵兵團編制,第一騎兵兵團擁兵一萬五千,第二騎兵兵團擁兵一萬五千,第三騎兵兵團擁兵一萬。

如果不分別設立騎兵兵團的話,方希同還真不好直接指揮這麽多的騎兵部隊,這裏頭光光是騎兵師就有四個,獨立騎兵團將近十個呢。

而步兵部隊,則是有一個步兵師,兩個混成旅(包括近衛軍第一暫編旅),一共三萬人。

這一次參戰的各部隊因為都是歸屬四個不同的軍,而大唐的軍級指揮機構,是屬於類似戰區的機構,不是純粹的野戰軍指揮機構,所以這一次,方希同是采取了左翼,右翼,中軍,騎兵兵團的方式來指揮部隊,而不是通過指揮軍,再指揮師的方式。

這也是,大唐陸軍繼續探討戰區和野戰軍指揮體系的一個重要舉措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恐怕東北戰役過後,軍級指揮機構就會變成純粹的野戰軍,而不是目前的戰區指揮機構了。

不過雖然有左翼,右翼之分,不過這些部隊的司令,還是以原來的各軍軍長為主,比如左翼兵團,其司令就是第十四軍軍長,右翼兵團司令,則是第十五軍軍長。

而中軍的話,大軍雖然是方希同親自統帥,但是步兵和炮兵等部隊所組成的中軍步炮兵團指揮官,則是由第六軍軍長擔任,至於第十軍軍長,則是留守後方充當戰略預備隊司令,並為前線大軍建立並維持補給線,後勤事關生死,這個任務和不比在前線帶兵打仗來的輕松。

四個軍長,一個也沒拉下,全都是兼任兵團司令!

另外還有一個值得重視的就是,這一次的三個騎兵兵團司令裏,第一騎兵兵團的司令則是在河套戰役裏立下功勞的康長寧!

這個騎兵老將,在河套戰役裏,數次正面硬抗韃靼騎兵而不落下風,甚至以少勝多,為河套戰役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大戰過後,又是多次帶領騎兵部隊和韃靼人進行交鋒,最終這些功勞讓他獲得了帝國子爵的頭銜,同時還晉升為陸軍中將,擔任騎兵副總監,並以副總監的名義,繼續在河套地區主持騎兵訓練,作戰事宜。

這個人,也算得上大唐陸軍裏少有的大器晚成的將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