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2章 前無畏戰列艦(第2/3頁)

這是因為當時的火炮依舊是滑膛炮,加上為了控制成本,所以繼續采用船旁列炮布局。

所以山西級戰列艦雖然是兩千八百噸的蒸汽鋼鐵戰艦了,但整體布局、作戰方式依舊和傳統的風帆戰艦差不多。

而等到了廣西級戰列艦時代,因為服役了前裝線膛炮,隨著艦炮有效射程加大,可以在更遠的距離攻擊敵人,所以艦炮也是傾向於更大的口徑,以獲得更大的遠距離炮擊威力。

這個時候開始,大唐海軍認為,未來的海戰中,只需要少數大口徑主炮炮彈的有效命中,就能夠摧毀敵艦。

所以裝備的火炮口徑越來越大,廣西級戰列艦的主炮,乃是四門兩百毫米的前裝線膛炮,同時還裝備了不少的一百七十毫米以及一百五十毫米的副炮。

整體艦炮的分配是屬於部署少數大口徑火炮為主炮,配屬大量中小口徑的火炮為副炮的方式。

大口徑主炮因為威力大,同時為了保證射界,所以則是集中部署在戰艦中央或者前後的炮台上。

這種炮台屬於露天的半隱式的炮台,艦炮部署其中還可以通過滑輪組進行轉動,當然了,依舊只能靠人力推動,並沒有采用不靠譜的蒸汽動力或者是其他動力。

而大量副炮的話,則是集中部署在船舷有防護的炮廊上。

這種部署方式被大唐海軍稱之為旋台設計!

廣東號和呂宋號這兩款戰列艦因為一開始就是安裝後裝火炮的,所以當時在設計的時候,才有主炮炮塔的設計。

不過這種炮塔的設計也是非常的簡單和原始,一前一後各一座,而炮塔雖然有裝甲防護,不過裝甲很薄弱,說是炮塔更不如說是露天旋台的升級版,只有正面有一層比較厚的裝甲,而側面其實也就是鋼板而已,尾部甚至都是空蕩蕩的。

這兩艦的炮塔設計,最開始的主要目標其實是為了讓艦炮快速的調轉方向,擡起降下炮口進行射擊而已,至於防禦對方的炮擊,其實也就是附帶的。

而現在呢,海軍那邊準備完善新戰艦的設計,設計出來一款能夠真正發揮出來最大戰鬥力的戰艦來。

為此,海軍組織了一大批的工程師,從各方面的角度進行論證。

然而聖天子聽到海軍那邊組織專家討論新一代戰艦的設計時,他找來了海軍那邊的部分技術資料,然而一個一個問。

動力,沒有問題,萬噸巨艦自然是不可能繼續采用什麽風帆,而是采用純蒸汽動力,而大唐帝國的蒸汽機技術水平,已經足以為萬噸巨艦的船體提供七千匹左右的動力。

裝甲,這個也沒有問題,準備采用江南鋼鐵公司新研發的最新型裝甲鋼,不是以前的那種鐵木復合裝甲,而是一種表面硬化裝甲鋼。

炮塔上,海軍說已經可以采用電動力的炮塔,同時海軍還有一種備用的炮塔技術儲備,是采用液壓的方式推動炮塔轉動。

火炮嘛,後裝線膛炮已經研發成功,可以實現裝艦了。

當聖天子李軒看過了技術資料後,這才是發現,這一不小心,自己的大唐帝國已經是開發出來了這麽多技術了。

有這麽多的新技術,已經是完全可以打造真正的鋼鐵戰艦了啊!

當即他就是直接指示海軍那邊,別找那麽多人折騰了,直接按朕說的來搞。

當即就是把記憶裏的近代戰列艦給搞了個基本概念圖出來。

這是一種在中軸線前後各部署一座炮塔,並裝備四門主炮的主炮射擊,而在船體的兩側,則是部署小型副炮炮塔,裝備副炮。

李軒搞的這種戰艦設計,就是後世裏的前無畏艦設計!

裝備少量大口徑主炮充當開罐器,並裝備大量中等口徑的副炮以補充大口徑艦炮射速慢的問題。

海軍那邊了概念圖後,一群專家們進行了詳細設計後,很快就是拿出來了完善的設計。

前後各一座主炮塔,每座炮塔采取雙聯裝布局,一共裝備四門三百毫米二十五倍的主炮。

而在船體兩側,則是部署了八門的一百七十毫米的副炮。

然後在其他地方見縫插針,又是部署了大量的一百五十毫米以及一百二十毫米、七十五毫米的眾多副炮。

整個設計圖在李軒看起來,完全就是一個插滿了炮管的刺猬!

而為了部署這麽多的火炮,該炮的裝甲厚度其實很一般,動力也只能說中規中矩。

但是考慮到現在全球範圍內,大唐海軍的敵人只有大唐陸軍這麽一家,其他國家的海軍基本不可能對大唐海軍造成任何實際性的威脅。

所以防護能力弱一些也沒有什麽問題。

而火炮眾多,威力也是龐大無比,到時候開到歐洲打一輪齊射,估計能夠把歐洲人給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