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6章 裝甲巡洋艦(第2/3頁)

如此,也就出現了裝甲巡洋艦這麽一個艦種。

大唐海軍給裝甲巡洋艦的定位其實就是:具備巡洋艦的遠洋適航性、航速,具備高於巡洋艦,遜於戰列艦的火力、裝甲。

戰時可以作為戰列艦的補充,配合戰列艦進行作戰,甚至是直接作為艦隊核心進行艦隊決戰。

說白了,其實就是一種縮小版的戰列艦,或者是說二等戰列艦,只不過大唐海軍覺得戰列艦的這個分類,應該是最頂級的戰艦才能夠配得上的稱號,次等主力艦是不能亂用的。

所以才特地搞出來了一個裝甲巡洋艦的分類來。

至於原有更小噸位的山西級和廣西級就只能委屈自己,退居為防護巡洋艦。

山西級和廣西級噸位小,不過設計都是根據艦隊決戰而設計的,防護和火力相當不俗,遠洋適航性也不錯,這兩級戰艦一直都是在海外有部署,大西洋的第七艦隊,印度洋的第四艦隊都有這兩款戰艦。

因此直接改個名字稱之為巡洋艦也是可以的。

而裝甲巡洋艦嘛,自然是新一代新建造的戰艦了,而且是建造數量不能太少。

畢竟如今海軍那邊萬噸以上的戰列艦數量不多,而海軍方面又覺得沒必遭建造太多一等戰列艦。

因此也就需要繼續建造並維持一支數量相當的二等戰列艦或者是裝甲巡洋艦隊控衛本土海域,順帶到海外執勤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也就要求新一代的裝甲巡洋艦除了防護和火力外,還需要攜帶更多的煤炭,以保證續航力,同時為了更好的進行海外部署,也要優化遠洋航行的適航能力,並且為了能夠快速趕到戰區並參戰,航速也不能太低。

火力上,海軍倒是沒有多大的要求,反正敵人也就那樣,而且大口徑艦炮價格昂貴,重量太重,萬噸戰艦都裝備不了幾門,要裝備大口徑艦炮,新一代裝甲巡洋艦必然噸位會大大提高。

同時大口徑艦炮射速太慢,三百毫米艦炮的射速要三四分鐘才能打出去一發!

海軍方面綜合考慮之後,覺得還是成本更重要,數量更重要一些。

所以給艦政部定下的要求是:艦炮以一百五十毫米乃至一百二十毫米的艦炮為主,數量一定要多,至於大口徑艦炮主炮嘛,就幾千噸的噸位,隨便搞一兩門意思一下就行了。

海軍對裝甲巡洋艦的火力期望就是直接用一百五十毫米以及一百二十毫米的艦炮把敵人咋成碎片,至於大口徑主炮嘛!

海軍通過多次實彈演習裏以及和土著的眾多武裝沖突裏已經證明了,少量的大口徑主炮根本沒什麽實戰價值。

幾分鐘打不了一發,命中率也就那樣。

除了對陸轟擊外,海戰中根本無法有效命中敵人,還不如直接用大量中等口徑的艦炮,以數量取勝呢。

更重要的是,大唐海軍基本上用不到大口徑艦炮的穿甲能力來摧毀敵軍的戰艦。

歐洲海軍都是一群木制戰艦,最近幾年他們學聰明了開始往戰艦上敷設鐵板,不過還是非常原始的鐵板。

用不著大口徑艦炮的穿甲能力!

說白了,大唐海軍除非自己左手打右手,不然用不上什麽艦炮的穿甲能力。

所以,大口徑艦炮對於大唐海軍來說,實戰效能其實很雞肋。

倒是防護比較重要,裝甲帶可以薄一點,但是必須要有,畢竟現在歐洲和韃靼人都是有火炮的,哪怕是滑膛炮,但是大口徑的滑膛炮威力也不小,沒有裝甲帶是不行的,要是被敵人的滑膛炮給擊沉了那就搞笑了。

航速上,要求並不算高,比戰列艦高就行了,也不指望和那些沒有裝甲帶,只有薄薄一層鐵皮的巡洋艦相比。

續航以及適航性也是如此,只要滿足基本需求,能夠進行遠洋航行就行了,要求不高。

海軍高層提出了這些意見後,艦政部那些設計師們也沒浪費多少腦細胞,很快就是搞出來了原始的設計。

排水量達到了七千噸,這個噸位已經是堪比廣東號了。

但是噸位雖然很大,但是大口徑主炮只有區區一門兩百五十毫米三十倍的艦炮。

毫無疑問,這門主炮就是點綴,基本沒有什麽實戰價值,最大的作用估計就是用來恐嚇土著了。

真正的主力火炮乃是一百五十毫米三十五倍艦炮。

設計師們給這款戰艦密密麻麻布置了足足十六門一百五十毫米三十五倍艦炮。

然後還有眾多的小口徑副炮。

密密麻麻的艦炮部署,看的讓人都頭皮發麻。

續航上表現也不錯,能夠在十節經濟航速上持續跑上五千公裏,五千公裏的航程再加上大唐幾乎遍布全球的補給港口,完美解決海外部署問題。

最高航速有點慢,只有十六節左右,不過海軍不怎麽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