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2章 勞工招募隊(第2/2頁)

而這一點,也是這麽多人踴躍報名參加招募隊的緣故,而且甘願只拿非常微薄的工資。

畢竟勞務公司其實都挺窮的,給不起太高的工資。

但即便如此,這些勞務公司依舊沒有利用勞工賺錢的想法。

因為這幾家勞務公司就不是正常的商業公司,雖然掛著公司的名頭,但是從一成立開始,這幾家勞務公司就是為了本土化而服務的。

賺錢什麽的完全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

比如說美洲勞務公司,這開辦以來依舊持續虧損了三十多萬元,但是該公司的總經理卻是直接受到了國企部的嘉獎,稱其在美洲的工作是卓越而高效。

結果一轉身,人家就是高升回國了。

為什麽說虧損了三十幾萬還升官了?

那是因為他們勞務公司把幾乎整個東海岸沿海地區的土著全部都是集中起來承接工程。

到了最後,整個東海岸的沿海地區,基本上已經是看不見什麽土著了,順帶著還修建起來了一大批的港口,道路,疏通了河流。

所以說,這些勞務公司無法用正常商業公司的手段和要求去做。

正常企業,可不會和南洋勞務公司一樣,麾下有著上萬人的招募隊員!

這上萬名招募隊員們,其實每天都會有所傷亡,疾病的侵襲以及土著的襲擊都是導致他們出現減員的主要緣故。

不過對此也是沒有辦法的事,這要深入島嶼中心,免不了要承受這樣的代價。

要不然的話,這西丹島的局部本土化,還不知道要什麽時候才能完成呢。

無法完成局部本土化的話,帝國石油公司也就無法正式開采石油了。

要知道,帝國石油公司都已經是從國內各大機械廠商開始大規模訂購各類設備了,甚至松江煉油廠都已經是開工建設了,不少設備物資已經是提前運輸到了馬六甲港,準備著隨時進入西丹島呢。

這種情況下,西丹島的局部本土化是不可阻擋的。

不過就算再快,西丹島的局部本土化也還要時間,然後大規模的開采石油也需要時間,帝國石油預估著,等到大規模生產並把石油運回本土,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

但是這一年裏,他們還有其他事要做,比如說非常重要的石油運輸問題。

之前大唐皇家石油的運輸,在肅州油田裏,是直接采用輸油管運輸到城郊的煉油廠,直接煉油後,煤油一開始只是用普通的鐵通或者木桶進行運輸,但是很快就是改用專門的火車油罐車進行運輸。

到了巴庫那邊後,為了降低成本,同時也是因為政治以及軍事上的影響,除了巴庫有煉油廠外,庫裏也有煉油廠,庫裏煉油廠提煉的煤油,後續運輸自然還是用鐵路運輸。

而巴庫到庫裏的這一段海上運輸,則是采用運油船。

但是受限於西海東北部的水域比較淺,同時受到庫裏造船廠的技術能力限制,因此都是小不過幾百噸,大也就只有一千多噸的小型運油船而已。

但是帝國石油公司準備建造的運油船卻不是這些幾百噸千把噸的小船了。

因為他們需要的是把石油從南洋運輸到本土的沿海煉油廠進行提煉,這一路運輸都是海運,為了降低成本,采用大噸位的船只運輸是必須的。

不過也需要考慮到技術問題,因此不可能無限制的放大噸位。

帝國石油公司和國內的幾家造船廠進行了數次技術討論會後,並且參考了部分皇家理工學院的專業學著的意見,最後決定建造一種載重三千噸的機帆油輪。

其實本來帝國石油公司是打算一口氣建造五千噸甚至七八千噸的油輪的,畢竟從船只技術來說,這已經是沒有什麽問題了,大唐現在連上萬噸的戰艦都能夠建造,只要資金到位了,一萬噸的民用船只建造起來也是分分鐘的事。

但是之所以民間的萬噸船只現在一艘都還沒有,那純粹是因為建造成本過於高昂,使用成本更高昂,而且港口等配套設施跟不上等諸多原因,而不是造船技術達不到。

所以最近兩年大唐建造的諸多民用船只,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遠洋商船,噸位普遍在兩千噸到三千噸之間。

小了單位運輸成本會提高,而超過了三千噸的話,在海外很難找到適合的港口停泊,甚至本土的很多港口都無法停泊。

油輪也同樣如此,不是技術達不到,而是需求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