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7章 海軍的戰艦越來越奇葩啊(第2/3頁)

防護體系嘛,看似采用了穹甲設計,但實際上穹甲的厚度薄得很,整艘戰艦的外殼也都是普通的造艦用鋼板,但是,哪怕是比較薄的穹甲加煤倉,土著的那些大口徑滑膛炮也別向擊穿。

而那些普通鋼板船殼,土著的那些中等口徑的滑膛炮也打不穿,至於榴彈也就別說了。

最高航速的話,強通風狀態下倒是勉勉強強可以達到十六節,不過重要的不是這個,最重要的是采用八節經濟航速進行巡航的話,最大航程可以達到八千公裏。

兩千五百噸的噸位,搞的防護力一般般,火力一般般,航速也不算突出,那麽這麽大的噸位都用來幹嘛了?

自然是用來裝載更多的煤炭、彈藥以及淡水、食物這些東西了。

還剩下的部分空間則是用來改善官兵的居住水平了。

這款戰艦雖然看似不倫不類,但是海軍高層卻是對此很欣喜,因為這玩意的造價便宜,采用了大量的民船工藝以降低成本,因此這款戰艦只需要大概二十五萬唐元就可以拿下一艘。

此外更加重要的是,這款戰艦擁有更久的自持力,用於海外部署的話,可以有效的降低海外部署所需要戰艦的數量以及成本。

除了桂林級護衛艦外,海軍對巡洋艦也是做了一定的改進,基本原則就是保持現有的火力,增加作戰自持力,最後搞出來了大員級巡洋艦。

該艦的排水量達到了四千五百多噸,這排水量咋一看有點嚇人,比原來的主力巡洋艦戈河級巡洋艦足足大了兩千噸。

但是火力其實只有兩門一百五十毫米主炮,四門一百二十毫米艦炮,四門七十五毫米副炮。

這火力,還不如兩千五百噸的戈河級巡洋艦呢。

更別說和當年裝備了足足六門一百五十毫米艦炮的西印級巡洋艦相比了。

防護依舊采用穹甲加煤場設計,中規中矩沒啥好用的。

動力系統也是中規中矩,最大航速十八節。

火力和防護以及航速都是對不住它的噸位……

但是,作戰持續能力卻是強悍的很,續航力八千公裏不說,彈藥儲備超級多,糧食和淡水也多,官兵們的居住生活空間也相當不錯。

不管是桂林級護衛艦還是大員級巡洋艦,這都是大唐海軍前沿戰略的產物。

其設計思路就不是為了爭奪制海權和敵軍海軍進行廝殺,而是為了能夠在海外長期部署,對敵軍陸地目標進行炮擊。

所以你可以看到他們的艦炮雖然少,但實際上都是長身管的新型艦炮,采用的新型火炮都是一百五十毫米四十倍艦炮,一百二十毫米四十倍艦炮,七十毫米四十五倍艦炮。

這都是為了能夠炮擊更遠的地面目標,擴大海軍對陸地攻擊的覆蓋範圍,以實現以海制陸。

當然了,雖然海軍連續搞出來了桂林級護衛艦和大員級巡洋艦這兩種明顯用於海外部署的遠洋戰艦。

但是對於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依舊保持了爭奪制海權的目標,雖然現在還沒有敵人,不代筆以後沒有不是。

因為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的設計還是傳統的設計,注重火力,防護,機動三大要素,只是這兩種戰艦大唐海軍已經是造的很少了。

基本上只保持著一艘戰列艦以及一艘裝甲巡洋艦在建的速度,已經建成服役的也不多。

實際上目前為止,大唐海軍只擁有五艘戰列艦現役,一艘在建。三艘裝甲巡洋艦現役,一艘在建。

而大唐海軍的既定規劃是保持六艘現役戰列艦、六艘裝甲巡洋艦,並要求艦齡在十八年以內。

至於早些年說的什麽幾十艘主力艦的規劃,海軍已經是選擇性失憶了……

如今海軍的遠洋戰艦方面,選擇了主動縮減規模,以單艦持續作戰能力的提高來補充,以控制全球海域,同時達到以海制陸的目的。

但是在淺水戰艦上,大唐海軍方面卻是選擇了持續擴張。

同樣是前沿戰略框架內的造艦計劃裏,近海內河等淺水戰艦的造艦計劃是最多的,同時也是規模最為龐大的。

首先是近海戰艦方面,海軍要求吃水淺、火力強等特點外,還需要容易維護、靈活、使用成本低等諸特點。

因為這些近海戰艦,實際上絕大部分也是會部署在海外的,同時這些近海戰艦其實也是大唐海軍在海外部署最多的艦種,日常任務是比較頻繁的。

各類的淺水戰艦就比較多了,海軍建造的淺水重炮艦,最大的噸位都達到了三千多噸……

不過主要的還是八百噸級別的近海巡邏艦以及五百噸的內河炮艦。

此外還有三百噸級近海巡邏艦以及內河炮艦,百噸級近海巡邏艦和炮艦等。

整體上覆蓋了近海以及內河的作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