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6章 今日之生

入九月來,京城多事。

一系列大事開始時,都是由不經意的小事所起。

若綜述事情之起,在於閱視宣大山西邊務給事中田大年,題了一封三鎮備詢八事奏疏。

其中言如兵馬非不備等等,對各鎮邊務將領進行褒獎或貶職。

各邊鎮一系列將領調動,這看似平常,但一切在當時看來,又似不平常。

之後天子詔令。

薊遼總督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吳兌回部管事。

原兵部尚書梁夢龍,被馮保推為吏部尚書,故而馮保打算讓吳兌回京任兵部尚書,補梁夢龍的缺。

吳兌也是張居正舊黨,馮保命他為兵部尚書可謂打得一手好算盤,將主管文官的吏部,主管武將的兵部都牢牢握在手中。馮保再推舉原遼東巡撫周詠為薊遼總督,填補吳兌走後的空缺。

吏部尚書,兵部尚書,薊遼總督都為馮保私人,張居正舊黨。

之後朝廷又突升以兵部左侍郎協理京營戎政的王遴為南京工部尚書。王遴是替補原協理京營的兵部左侍郎王一鶚的,但任命十日不到,即調南京任工部尚書。

天子詔令山東巡撫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楊俊民為兵部右侍郎,與兵部左侍郎賈應元一並協理京營戎政。

楊俊民是何人?乃前吏部尚書楊博的長子。楊俊民生了兩個女兒,分別嫁給張四維的兩個兒子張泰征,張甲征。

此人可是張四維最鐵杆的政治盟友。

在這個時候張四維將對方從山東巡撫的任上調為兵部左侍郎,節制京營。

就在這一切暗流湧動時,已是不知不絕進入了九月。

張四維當國已有半年之久。

林延潮的燕京時報作了一期特刊,議論新首輔當政近半年以來的政績。

當然這期特刊不是別人隨便可以寫的。而是請了前國子監祭酒周子義等幾位已經致仕的官員來執筆。特刊評價了張四維上台來幹的幾件事,並與前首輔張居正作了一個對比。

其中列舉,張居正主政時,嚴苛治下,決囚頗嚴,以考成法對地方官員嚴厲催科,還改革郵傳,禁止官員非公事使用驛馬。

張四維主政後,以寬大從事,不僅省以大辟之刑,對考成法也是放寬要求,並陸續減免了各省稅銀糧米的拖欠。特別是張四維還大筆一揮,以老家受災的緣故免征山西十年的秋糧,以及積年拖欠朝廷的四十萬兩稅銀。

張四維不僅對下寬大,對上也是如此。萬歷七年時,天子有意從戶部調十萬兩銀子,作為光祿寺宴飲之用,被張居正駁回。張四維一當首輔,一口氣給光祿寺多批了二十萬兩,而且是每年多給,以成永例。

至於郵傳使用,張四維也是下令寬張居正乘驛之禁,等於允許官員隨意使用驛馬。

周子義等大佬在燕京時報裏作出如下評論。

說張居正以申韓治下,施嚴刑峻法,故而難免士林民間物議沸騰。

在評論中周子義寫到,張四維廢除了張居正新政裏嚴苛之處,實乃寬大宰相,雖不說是蕭規曹隨,但也是可比房杜的賢相能臣。

但是另一筆名為“侯官笑笑生”的人,卻說張居正當國時,國庫裏窮了一文錢也沒有,甚至赤字幾百萬兩,故而嚴苛治下,如此自是得罪了一大批人,四處搞錢。

但張居正當國十年,國庫積攢余錢千萬,不僅如此用曾省吾劉顯平都蠻之亂,用淩雲翼平羅旁之亂,並拓地數百裏;用李成梁戚繼光委以北邊,遼左屢捷,攘地千裏,用潘季馴治水而河淮無患,皆有功於社稷。

今國家既有積蓄,張四維改嚴為寬,也算是順應人心,此乃一張一馳之道。

而且張四維雖廢除了部分新政,但對於河南,山東,兩京各省的清丈田畝,仍是有序進行。一條鞭法,也是如舊。也算繼承張居正的政柄,可謂一時賢相。

總之兩邊評論,明面上都是拍當朝首輔張四維的馬屁,但於張居正的功過卻好好論述了一番。

特別是張居正執政十年裏的功過,正反兩面都好好進行了一番闡述,並褒並貶而是就事論事。因此這一期的燕京時報一出,京裏官員士子都是趨之若鶩,競相買來。往常一刊銷售不過三千份,但這一期卻銷售達到了五千余份。

張四維為相近半年,張居正去世兩個月,官方民間都沒有一個具體說法。天子將張居正的謚號定為“文忠”,到底何德稱得上文忠呢,咱老百姓都不懂啊。現在不說京師中的官員,讀書幾乎人手一份燕京時報,談論著張居正為相十年來的功過。連老百姓也是參與進來。

燕京時報,一下子點燃了大部分人議論的熱情。

張居正病故,還未蓋棺論定,燕京時報卻敢為天下先,讓百官士子都可以站出來,在沒有任何先決條件下,自由討論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