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3章 遇風雲而縱四海

當陳有年,沈一貫說出人選時,楊巍道:“且慢,你們還是寫下人選於掌中。”

陳有年,沈一貫稱是。然後陳有年取過筆墨來,奉給沈一貫。

沈一貫見此背對眾人於掌心寫了一字,然後攥緊掌心,負手在後。然後陳有年接過筆來,也於掌心寫了一字。

二人各自寫好後,都是負手在後。

然後一並走至楊巍面前,各自緩緩將掌心攤開。

但見陳有年掌心中寫了一個“魏”字,而沈一貫掌心中則寫了一個“林”字。

李世達踱步一陣,揣摩這兩字的意思,然後問道:“是,魏允貞?林延潮否?”

陳有年,沈一貫二人都是笑道“然也”。

魏允貞之前任禦史,後被天子貶作許州判官,至於林延潮自不用多說。

魏允貞的弟弟魏允中,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屬於吏部的自己人。而且魏允貞很有清名,在清流中很有名氣。

至於之前的李三才是三輔王錫爵的得意門生。王錫爵與李三才的關系,猶如申時行與林延潮一般。

魏允貞,李三才二人雖早貶斥,但朝野上不少大臣,以及讀書人是支持他們的為他們鼓吹呐喊,這樣的叫作“清議”。

清議一向是很蛋疼的,有人喜之,有人惡之。

歷史上王錫爵與顧憲成有一段對話很有意思,王錫爵道,當今所最可怪者,廟堂之是非,天下必欲反之。

顧憲成則說了一句,不是這樣的,我看見的是,天下之是非,廟堂必欲反之。

現在對於吏部而言,他們選官也有受到清議的左右。

半晌後,齊世臣突然道:“本官以為林三元尚要商榷!”

齊世臣此一言即出,令李世達,沈一貫,楊巍,陳有年都是有些意外。吏部銓選之事,一向是堂官司官之政柄,吏科都給事中可以監察,但一般不會對人選指手畫腳。

不過吏科都給事中沒有提名權,也無法制定規則,但是人家有一票否決權。

既是對方提了出來,就不得不慎了,萬一讓吏科給事中動用封駁之權,那麽吏部上下都是很難看的。

這幾人都是當今大僚,講究的是氣度,意見相左時,也不會如卑官那般當面爭執。

沈一貫這時候笑了笑道:“敢問都諫,你覺得林知府何處不可?”

齊世臣捏須也是一團和氣地道:“沈學士,從考績來看,林知府無可挑剔,但從清望而言,卻是白璧微瑕。”

“清望?”沈一貫言道,“當初林宗海為翰林時,上天下為公疏,此事天下仰之。齊都諫之言實令吾不解。”

齊世臣道:“此一時彼一時,沈學士,可知林宗海在歸德時之所為?林三元至歸德府後,因匿幾百頃淤田之事,到現在都沒有說法,就依選官的八目而論,這廉字就未必足稱。”

“而且為了疏賈魯河,還給宮裏中官刻石立碑,並與開封府官員生了不少過節,不能持廉,反而媚上,與臨府官員屢生爭議,這幾件事說來,令我等不得不考慮再三。”

齊世臣一口氣說了幾個原因然後又道:“本都也不是反對,只是待一一考察清楚,我們再向天子舉薦,如此不更顯得各位大人慎重之意嗎?對於士林也是一個交待,也是還林府台一個清名。”

齊世臣已經說完自己理由。

楊巍沉吟,齊世臣態度也不是很堅決,他言下之意,吏部若推舉林延潮,此人也不會動用封駁權,但是你們好歹要給我一個交待吧。

身為推舉人,沈一貫第一個道:“都諫過慮了,疏河之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至於事功哪個不遭人爭議的,但畏於爭議,難免官員們都不要辦事嗎?吏部推舉林知府就是還他一個清白,免遭小人攻訐。”

陳有年也道:“不錯,林知府在士林裏名聲很好,又是當今大儒,他若是能重歸中樞,那麽士林對朝廷必是歸心,至於小小議論哪個官員沒有。”

李世達更是捏須道:“當初林宗海被貶離京時,百官士子都是為之委屈,士心為之沮喪,而今他在地方三年,政績卓著,正是召回的時候,就算不在京為官,也不能委屈他,如此方不薄了士民之心,這才是朝廷要給的交待。”

三名吏部官員表態完,眾人一起看向吏部尚書楊巍。

楊巍緩緩道:“本部堂身為吏部尚書,責在甄別人才,以贊天子之治。林延潮,李三才,魏允中都是當初被貶至地方的官員,這三人都有不謹之處,貶之不冤。”

“然而三人在地方試職,皆有政聲。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朝廷貶斥他們,不是就此不用,而是給他們一個反省之機。至於吏部選官考察官員,應於大處著眼,小節次之,這才是薦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