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琉球攻略

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

豐臣秀吉侵朝之後,但是明朝上下意見不一,其中石星最堅決主戰,力主入朝抗倭,這才使得天子下定了決心。

後來又是石星主持對日封貢之事,並全權委托沈惟敬。

最後封貢失敗,豐臣秀吉再度侵朝,此事令萬歷皇帝大怒,最後以裏通倭寇的罪名,將石星下獄論死,其子流放。

朝鮮以為石星對朝鮮有再造之功,為石星不平,在石星死後於國內為石星設祠祭祀。

不僅朝鮮認為石星冤枉,滿朝文武也為石星喊冤,認為封貢之事失敗,完全是沈惟敬這個大忽悠的緣故,石星只是因為被沈惟敬欺騙,在援朝這件事上他還是敢作敢為的。

於慎行在致仕後對石星雖表同情,但自己的《谷山筆塵》的書中指出了石星三個必敗之處。

一,封貢之事,本該由禮部負責。但禮部當管則不管,逃避責任,兵部不該管則管,越俎代庖,最後落得‘兵臣誤則死於法,禮臣誤則免於罪’的結果。

二,在於石星全權委托沈惟敬的緣故,於慎行感嘆整個大明上下除了沈惟敬以外,找不出第二個精通日本國事之人,導致所有人對沈惟敬都是聽之任之。

三,在於朝堂上對於日方略,一會兒由閣臣主持,一會兒由兵部主持,一會兒由言官主持,大家對於日本一點了解都沒有的情況下,制定各種戰守之策,當時朝堂有種意見,是命暹羅從海上出兵襲擊倭國,搗其巢穴。

這種意見被諸公引為奇策,不說暹羅已經向大明絕貢三十年,就說於慎行曾問讓暹羅出兵的大臣,暹羅位於倭國的何處,對方茫然而不能答。至於石星連日本關白是誰,因何出兵朝鮮都不知道情況下,沒有任何廟算下,就草草制定作戰方略,也實在是太草率了。

因此石星最後落個論死的下場,也是不冤。

有這個前車之鑒,林延潮也是決定進行補救。

他知道之前在廷議上他之所以能令所有廷臣一直贊賞,就是因為他既拿出了方略,也拿出了擔當。

林延潮出面主動將冊封的事攬到了禮部身上,也可以視作為禮部爭了權,這承擔了風險,也可以說抓住機遇。

歷史上禮部對於這場明日大戰絲毫幫助也沒有。

眼下冊封豐臣秀吉的話,林延潮已是放了出去。

不過林延潮知道,就算辦不成,他也不會落到歷史上石星那個下場,但是對於自己的威信,聲望,以及皇帝的信任器重有所損失。

但是辦成功的機會有多少呢?

豐臣秀吉會肯接受大明的冊封嗎?

林延潮覺得,以豐臣秀吉對於明朝的了解,並不比明朝對他了解多多少。

否則歷史上豐臣秀吉臨死前,知道侵朝戰爭失敗時也不會說出,自己貿然侵略朝鮮的行為,會導致明國,朝鮮反攻日本而遭其禍。

林延潮回部之後,募集出使倭國的使者。

沈惟敬這時候還不知道在哪裏混,而且林延潮也怕被他坑,所以還是另選人選。

此事非膽大心細之人不可。

所以得到天子詔令要冊封豐臣秀吉,林延潮先向陳濟川問道:“你們老家可有熟悉倭事之人。”

陳濟川道:“我們陳家與琉球多有往來,若說是熟悉倭事,不如委托給琉球。”

林延潮聞言腳步一停,當下道:“琉球?”

琉球在自己的老家福州府設有柔遠驛,每次琉球來明朝朝貢,都是在柔遠驛住下。

可是琉球與島津家等九州諸國可能有所往來,但對於中樞的豐臣秀吉可能說不上話。

不過眼下倒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朝鮮與琉球二國,在明朝是享受‘最惠國待遇’的,多年來與明朝的封貢貿易令琉球積攢了大量財富,所以在利益面前琉球可以稱得上‘琉鐵’。

到了衙門後,林延潮當下將主客司郎中董嗣成,會同館主事等人禮部官員叫來商議冊封之事。

眾人推舉來推舉去,也是以為要通過琉球的中介,然後與倭國進行往來。

原因是琉球與大明打了多年交道,咱們信的過。同時琉球對於大明的忠誠,也是比較有保證的。

這就如同豐臣秀吉通過對馬的宗家與朝鮮打交道一樣。

於是會同館主事向林延潮推舉了琉球官員鄭迵。這鄭迵是漢人在琉球後裔,曾在國子監就讀六年,深慕大明文化,算得上琉球裏的親明派。

琉球國官員鄭迵現任長史,深得琉球國王的信任,有些實權在手,明朝可以派官員出使琉球,再通過鄭迵的幫助,派隨行人員從琉球再至日本。

林延潮聽了下面官員的意見,深感大明外交人才的缺乏。

確實有點除了沈惟敬外,全國上下找不出第二個人的感覺,所以此事只能通過琉球中介。這是目前唯一向日本聯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