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章 海貿

巳時之後,天氣愈發的炎熱。

驕陽炙烤著文淵閣,雖說閣吏早晨之時,在四面潑了水,但現在早已是無濟於事。

隨著日頭一起,坐在廊下參聽朝政的科道言官們的腦門鼻尖下巴上都已是掛著汗珠,有幾個偏富態的言官官袍後背早已是濕了一大片。

但坐在閣內的林延潮卻非但沒有感覺到熱氣,相反身後卻傳來絲絲涼意。不用猜,林延潮即已知道閣內早已是擺放好了冰塊。

所以閣內的大學士九卿們都是好整以暇地坐著,而反觀下面的言官則是各個口幹舌燥的樣子,因為是公議,所以是沒有看茶的道理,他們只能忍著。

見了這一幕,林延潮不由心想,這是誰想出來的損招,如此折騰言官們。

林延潮當即就想到了張位,心底不由暗暗好笑,這些言官們應該早巴不得這公議早早結束才是,如此就不會再刁難在座大員們了。

此計真是高明!

言官們之發言,雖說大多都是異想天開,不切合實際,但一名言官談及,收復東北六鎮以換取明朝出兵的條件時,林延潮卻覺得此倒是一個不錯的提議。

但是若之前石星答允自己讓朝鮮國王過江的建議,此議倒還有些可能。現在提出來怕難以實現了。

而身為兵部尚書的石星已是有些不耐煩,因為今日言官的攻訐大半是對著他來的,被人如此追問質疑,就算是有冰塊降溫也壓不住他心底的火氣。

石星道:“此議真當家國大事是兒戲了。”

林延潮聽了石星之言,斜看了一眼張位的神色,果見張位果真臉色一沉。

林延潮暗笑,石星不知覺間就把張位得罪了。

石星道:“鹹州以北之地,當年成祖早有聖訓,豈有出爾反爾的道理,再說救其國,護藩屬此乃大義所在,乘著他國有難,我上國要挾於其,他日傳遍諸國,即負趁火打劫之惡名。”

石星說完,林延潮窺見張位的臉色是更難看了。

林延潮暗自笑了笑,為張位惋惜一二,碰到石星如此頭鐵的尚書,內閣也是難辦。

不過他有何不高興的,石星與張位不和,才是林延潮樂意見到的。

此人被斥退後,又一名言官出聲道:“據琉球王秘稟,倭寇八月興兵襲明,一入南京,一入浙江,一入福建,眼下若是大軍東進,懸於朝鮮,沿海空虛如何是好?這南京,浙江,福建都是極要害之地,不可有失啊!”

“再說了朝鮮國是不是詐降,仍未有定論,永樂七年時丘福輕信韃子之言,十萬精銳大軍孤軍深入,最後全軍盡墨。此為前車之鑒啊!”

另一名言官道:“不錯,遼東鎮守總兵官祖承訓兵敗後,呈報有朝鮮兵卒投靠倭軍,所以令我軍喪師,此不能不疑。”

林延潮明白,祖承訓戰敗後,為了掩飾敗績,故意在奏報上言朝鮮與倭寇勾結之事。然後朝中本來就對出兵朝鮮持反對之議的官員,因此而再度請求暫緩進兵。

石星倒是不慌不忙,當即道:“對此本部堂早知諸位仍有懷疑,故而今日廷議從會同館請了朝鮮使臣鄭昆壽到了!”

林延潮聽了面色一凜,這會同館處於禮部兵部共同管轄之下,石星從會同館裏召了鄭昆壽與會卻事先沒有知會自己。好吧,雖說天子已命石星全權經營朝鮮之事,但如此仍是令林延潮有所不滿。

但見鄭昆壽來至文淵閣前,眾科道官員帶著懷疑之目光審視對方。

但見鄭昆壽道:“朝鮮雖然國小,但上仰天朝,知大明為我父母之邦,絕不敢有任何欺瞞之舉,更不敢有任何不軌之心。今日我奉國主之命將本國與日交通書信悉數給予諸位大人一覽,一消諸位心底之疑。”

當即鄭昆壽將朝鮮國主與倭國國書盡數交出,供給眾官員們傳遞觀看。

朝日文書都用漢文書寫,所以大家看了都明白。

林延潮手裏接過一封公文,但見上面寫著,日本與明大小懸殊,然我朝國富民饒,其興兵者非貪地報怨耳。而其入明,必經貴國,故不得已賈道。而貴國繕修,遮我前行。吾不得不用幹戈。自釜山到平壤,旌旗所指,無不摧陷。今聞大王欲屯鴨綠江,我鼓行而相會在近也。

林延潮再一看落款‘征朝第一軍小西行長書留’。時間應該是平壤淪陷後,對方大放闕詞。

林延潮將此信遞給一旁的戶部尚書楊俊民過目,楊俊民看後勃然大怒道:“爾等小邦竟敢如此猖狂。”

林延潮道:“不可輕視,之前遼東總兵祖承訓之敗,足以警戒一二。”

“小邦猖狂,當滅此朝食!”林延潮話音剛落,這邊大理寺卿孫丕揚出聲怒喝。

鄭昆壽拿出書信來後,場面立即扭轉,石星徐徐言道:“祖承訓兵敗之後,本部堂已派錦衣衛都指揮使黃應旸入朝鮮查探,此信是黃應旸的回稟,朝鮮君臣奔越草莽,寧以國斃,不負天子之恩,不可不發兵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