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0章 深宮之夜

萬歷二十二年,二月春,京師遠郊的幾處田畝。

這時候遠山翠綠,田野之間綠意盎然,幾十名老農光著腿正下地辛勤耕作,有的鐵犁扒地,有的打坎作溝,都在忙忙碌碌。

離著田畝不遠處一行車駕,正停在道旁。

車駕附近有不少兵卒護衛,但這裏是從遼東往來京師的要道,故而老百姓見此一幕,早已是見怪不怪。

這時從車駕上下來兩位官員模樣的人物,一位是方面紫髯的五十老者,一位則是而立之年的青年。

那五十老者遠遠望去氣度不凡,一看即知是頤指氣使,久掌殺伐大權的人物,至於另一位官員看起來年紀輕輕,十分普通,但這位老者待這年輕官員卻甚為恭敬,仿佛對方官位還在他之上般。

這二人一前一後下了車駕,來到田埂邊,看著老農夫忍著春寒,高高地聳起的背,如同拉滿弦的弓,而汗水從額角邊一顆顆滴落田坎中。

這時候老者不由嘆道:“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說完後,這位老者憂國憂民之色溢然言表。

年輕人贊許道:“好個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宋公說得極是。”

老者道:“不過發一時之思,上個月你我來京途中,皇上下詔給天下督撫‘去年各省災傷,山東、河南以及徐、淮等處尤為嚴重。屢次下令救濟,不知有司曾否奉行,百姓是否得到實惠?值此公私交困之時,不知各地除了動用國家錢糧之外,是否有急救便宜措施’。”

“從聖旨上可知,國家一日真是艱難一日啊!”

年輕人聞此淡淡笑了笑道:“咱們下田看看。”

“也好。”

二人下田埂而行,幾名老農見有二人來頭不小,都是支起鋤頭向二人作揖。

年輕人笑著向幾位老農拱手道:“幾位老人家有禮了,去年年景如何?”

老農們謹慎地答了幾句。

年輕人又問道:“這些田畝都是自個家的嗎?”

老農苦笑道:“這位老爺說笑了,咱哪有這個福氣。這田都是東家的。”

一旁老農插嘴道:“別說這田了,就算是這山林,這水渠都是,咱們天子腳下哪有無主之地呢?”

“誒,怎麽可以如此說話。”

“還不讓人說嗎?你我從太陽起幹到太陽落,回家歇息不到一宿,就要趕到田裏做活。這還是有活計,沒活計更愁,連飯都沒得吃!”

說話間,但見看見遠處有人神色不善,盯向這裏。而幾位老農嚇了一跳,不再說話了。

“林老弟,算了吧!”老者言道。

年輕人蹲下從田坎邊撿起了一個土塊道:“宋公,書上說帝堯之世,天下太和,百姓無事。有一位壤父年八十有余擊壤於道中,這擊壤就是擲以土塊。”

“旁觀有一位官員雲:‘大哉!帝之德也。’,言下之意是說老者八十齡能擊壤作樂,此為帝王之德。然而老者卻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德於我哉?’”

說到這裏,老者沉吟心道,“此話言下之意而今也可稱得太平,四邊雖有夷亂,但國內仍是太平,但為何天下腳下的老百姓連一塊自己的田都沒有,給人雇去耕種每日連清閑片刻也不得,但不去耕種更不行,連飯吃不飽!就算如此,他們還要感激朝廷的恩德給他們一口飯吃。”

正待這時候,遠遠地有數騎持來,而老者與年輕人左右的護衛見此也是立即上前。

數騎遠遠地下馬,然後在二人面前十余步處拜下道:“見過大宗伯,大司馬。”

二人點了點頭。

這年輕官員自是林延潮,老者則是宋應昌。

去歲十一月,孫鑛,顧養謙取代他們為備倭經略,薊遼總督後,二人從朝鮮經遼東返回京師向天子敘職。

因為從海上走還是有一定風險,故而二人在軍情已緩和下從陸上返回京師,如此繞了一個大彎過了山海關後,一直到二月時二人方才抵京。

“皇上傳召讓兩位部堂大人到京後,即進宮面聖!”

宋應昌與林延潮對視一眼,可以看出宋應昌臉上有股淡淡的喜色。

“宋某謝天子隆恩!”宋應昌道。

林延潮則笑道:“兩位,請問現在就要啟程嗎?”

來人看了林延潮一眼,斟酌地言道:“回稟大宗伯,旨意上是到京後即刻入宮,眼下還未入城當然是一切聽大宗伯的意思。”

林延潮笑了笑點點頭道:“我路上乏了,先在亭子裏休息一會,濟川,這幾位一路趕來也是辛苦了!”

陳濟川會意當即給對方一人都賞了些銀子,幾人都是很高興稱謝後回宮報信。接著左右的幕僚對林延潮宋應昌道:“恭喜兩位老爺,小的們原本以為是回兵部敘職,未曾料到是聖上傳召,這聖上的龍顏眼下連首輔王太倉都見不到,此乃是曠世恩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