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2章 入閣(第3/6頁)

至於前方的羽騎則是兵部調給閣臣所用,此非六部尚書能有出行之儀仗。

經過棋盤街,再至禦橋前。

此時明月在側,天色漆黑,且尚未入朝。

禦橋旁百官皆持傘舉燭於宮門前等候,而這時馬蹄聲傳來。

有一小吏策馬而來道:“閣老儀仗,快避道。”

眾官員聞言朝遠處看去,確是閣臣儀仗。

“哪位閣老?”有一名官員突而問道。

其實眾官員們心底也猜測幾分,幾位閣臣中趙志臯年紀老邁,很少如此早來朝參。至於張位為顯宰相氣度,都要最後一個才到。而陳於陛又在告病之中。

如此八成是沈一貫的座駕,不過沈一貫近來也是越起越晚。

官員們立即吩咐左右立即熄去燭火避讓至道旁。

數百炬燭火盡是熄滅,百官從傘下行至宮前一並翹首望去。

寒夜中,何人持炬而來?

但見羽騎持火燎已至,將禦橋照得是一片明亮,猶如白晝一般,甚至連這料峭的春寒也被此火光驅散。

大轎在橋邊落轎,百官擁上,但見一名頭戴六梁梁冠,身著朱紅蟒袍,環犀革帶,腳踏朱履的年輕官員步出。

“參見閣老!”

百官齊呼!

另有一名官員口中差一些喚作了大宗伯,欣喜話到嘴邊,福至心靈。

萬一當面叫錯,以對方傳聞中眥睚必報的性子,恐怕以後是沒好日子過了。

林延潮縱目遠顧,但見綿長的百官隊伍列於禦橋邊一並向己躬身行禮參拜。

自唐宋起,為宰相者,群臣避道,禮絕百僚,百官見之都要參拜行禮,而林延潮稍稍點頭即是禮數。

更有甚者連點頭也是奉欠,面對百官站立都要侍者垂首攙扶。

林延潮舉步來至官員們中間,眾官員們但見火光之中,不時有相熟的官員上前行禮問候,林延潮則簡單說了幾句話。

此刻有的官員正轉過身去以袖拭淚。

有的官員則是激動雀躍之色溢於言表。

林延潮始終很克制,沒有流露太多情緒,而見此一幕的百官們卻無不動容。

見過後林延潮復行至宮門前與百官一並等候宮門開啟。

朝參時閣臣者最後到來也是無妨,但今日是林延潮入閣第一日,早早抵達也可說得過去。

不少官員在後頻頻耳語。

此刻但見朱紅色的宮門緩緩在林延潮面前開啟……

這是一個普通朝參之日,但年邁的首輔趙志臯來了,連久病在家的陳於陛也是來了。

百官於皇極門前向宮闕虛拜,然後各自散去。

林延潮於皇極門領了旨意,完成了入閣最後一道手續,然後自皇極門東廡經會極門。

會極門即左順門,嘉靖年令士大夫衣冠喪氣的左順門案即在此處。

這也是京文武官員上下接本的地方,故而門禁森然,以往左右廡房裏各有給事中,閣吏坐此交接奏本,此外還有實錄館、玉牒館和起居注館等等。

但現在三殿大火,會極門的廡房被大火波及焚毀。

現在只擺著幾張桌案,科道閣吏坐此辦公。

他們見了林延潮立即起身行禮,林延潮點點頭,然後經過會極門。

會極門後即是真正的皇城了,左手側是皇家舉行經筵日講等典禮的之文華殿。

左順門案時,嘉靖皇帝正在文華殿齋戒,當時楊慎與六部九卿兩百多名官員就跪在左順門外撼門大哭。

至左順門案後六十年,文官集團也改變了鬥爭的路線。

他們不再直接攻訐指責皇帝,而是轉而攻擊親近支持皇帝的大臣,黨爭也就來了。

皇帝與大臣接洽的文華殿,及內閣大學士辦公的文淵閣,皆位於皇宮會極門內,比起長安門外的六部較天子近多了。

於文淵閣內辦公的內閣大學士,成為最接近天子的官員,代替天子批改奏章的大學士,接受了皇權的權力渡讓。

內閣大學士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

這一路行來,景物再是熟悉不過了。

至文淵閣閣門前時,但見翰林學士掌院事余繼登,率翰林院侍講以下官員立於閣門西側。

詹事府少詹事掌府事曾朝節,率宮坊官立於閣門東側。

皆著吉服的翰林宮坊官員見林延潮皆是舉手口稱:“見過中堂。”

內閣大學士本職在翰林院,銜不過五品,故而見本衙門的官員不可拿宰相的架子,雙方相見用前輩後進之禮。

林延潮先一步入閣,而余繼登,曾朝節緊跟在林延潮其次,翰林們再排列成兩列隊伍經閣門魚貫而入。

走過金水橋來至閣前,但見趙志臯,張位,沈一貫,陳於陛皆於檐階下等候。

彼此一作揖,然後五位閣臣一並由中階至閣內,向正中的孔聖暨四配像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