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1章 主持廷議(第4/6頁)

在場官員都是一點就透。

勝術就是變法新政,那麽林延潮所言是勝術什麽?眾所周知,就是通商惠工。

政久就是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必強至王,國家富強而至王道。

林延潮將這一句話放在主持廷議第一句,那麽下面的國家大政都要圍繞這些來展開。

“下面議銀幣錢法,朝鮮之戰大致已定,如何將倭人百萬兩之歲貢鑄作銀錢?這幾日不少官員上本,本來此事要讓戶部,工部各自部議,再經廷議。但是奏章一來一去,再具本回奏,拖延時日。今日正好戶工兩部尚書在此,咱們廷議上先議一議,再下部復奏。”

眾官員都知道,正常流程,這樣的大事要經閣議,部議,廷議等等。林延潮於部議前提上廷議可縮短流程。

工部尚書徐作先出言,他是張位的心腹。張位去位後未免人微言輕,故而已是投向林延潮。而另一個時空裏,他早因張位牽連而被彈劾罷官。

“朝鮮國主請將寶源局設在朝鮮,本部以為可。首先朝鮮言及可提供工匠以為鑄錢,其次也可以惠及盟邦……”

徐作說了一通後,戶部尚書楊俊民反對道:“鑄錢之利,豈可分於他國,昔年太祖鑄洪武通寶,於各地設寶泉局,其中山東,遼東各有寶泉局……”

工部鑄幣的機構稱為寶源局,戶部鑄幣的機構稱為寶泉局,為爭搶國家的鑄幣大權,於是兩部在廷議上打起了官司。

因為貢道設在朝鮮,朝鮮也有占便宜的想法。朝鮮禁用白銀,為何禁用?一是怕明朝來搶,二來是白銀面值太大了,老百姓平常實在找不開。朝鮮通行楮貨和銅錢兩等貨幣。

明軍入朝之初,為了保障能夠采買軍需,明軍不得不在渡江前將銀錢換成了布匹和靴子以便日後向朝鮮百姓買東西。

當宋應昌,林延潮入朝抗倭時,為了解決軍需,也在朝鮮到處找礦。朝鮮一面掖著藏著,一面也想借助大明采礦技術。

作為朝鮮經略楊鎬也一直對朝鮮言道,爾國不用錢,只用米布交易,故貨泉不通,無以富國。但經過多年明朝在朝鮮駐軍,朝鮮當地百姓已是漸漸接受了銀錢這樣的流通方式。

現在朝鮮已廢除銀禁,加入了白銀貿易體系。

眾人爭議了一陣,最後林延潮道:“鑄幣乃朝廷輕重之術,豈可假手於他國,更不可貪名而讓利於他國。至於鑄幣之爭,可以讓寶泉局,寶源局各自以七銀三銅鑄錢,那邊鑄出式樣好,就用那邊。”

一錘定音,楊俊民,徐作都沒有異議,廷議就如此通過了。

“播州楊應龍屢屢犯邊,年初又劫掠貴州,數月後復侵湖廣四十八屯,雲貴四川湖廣官軍連戰連敗。貴州巡撫江東之曾派指揮楊國柱進剿,結果先勝後敗,全軍覆沒,以至於雲貴震動。現在四省巡撫,布政司聯名上疏,請求朝廷增派援軍剿滅此賊!”

林延潮聞言問道:“此事兵部如何議的?”

石星見林延潮問自己心底一凜,此人心胸狹隘,必是借楊應龍之事讓我吃一個掛落。

石星道:“兵將不齊,糧餉不備,各省又是各自為戰,如何能勝?”

石星滿滿負氣之色,顯然是把鍋往內閣推。

面對石星的牢騷,林延潮淡淡地道:“大司馬何必動氣?之前東事未平,朝廷往朝鮮調兵調餉,以大淩小,三戰擊破倭軍。眼下倭酋已經乞和,正是調兵西顧,一舉平定播州之亂的時候。”

“難,難,難!”石星連道了三個難,“雲貴都是山川,大兵難以進山征討,何況楊應龍又熟知地利……”

禮部尚書於慎行道:“要平定播州之亂,最要緊是人心。當地土蠻混雜,若真要一舉蕩平,豈非遍地皆敵。不如以利厚結,區分敵我,再孤而攻之。”

眾官員們聞此紛紛稱是。

戶部尚書楊俊民道:“敢問大宗伯,以利厚結,那麽錢從何處來?”

於慎行道:“不必用錢,可以向天子奏請罷雲貴四川湖廣礦稅,如此既是厚結人心。”

“難!”

眾官員都是搖頭,要天子停止礦稅難如登天。

林延潮道:“可以請天子召回礦監稅使,但由戶部工部派官員征收礦稅,所得錢糧一半運入內庫,一半撥各省巡撫專用,以剿滅楊應龍。”

眾官員皆是稱是,這不失為一個變通的法子。

“是否可懇請天子,於天下都如此推行礦稅?”這時候楊俊民突然問道。

“如此百姓可解倒懸之苦,國庫也可充盈了,但是……”

在場眾官員也明白,官員征收礦稅肯定不如太監那麽不要臉征收得多,而且官員一層一層的貪墨,稅收成本恐怕比太監還高。

一直不說話的趙志臯突然對林延潮問道:“次輔以為此策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