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野人(第2/2頁)

只不過,美蠶娘父母雙亡,還要帶著沙雕弟弟過活,一般人就算想要跟旦過日子,也要考慮多一張嘴的事情。

養活一個半大小子,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所以,“撿”老公屬於成本投入低,但是長期回報高的投資行為。

再說了,李解身材高大威猛,一看就是能開荒一百畝地的能幹男子,比養一頭牛還劃算。

何樂而不為呢?

要不是農具還要靠借,李解差點就高估了自己。

無奈之下,本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帶著弟弟沙雕,穿越試用期期間,主要工作就是逮魚摸蝦。

姑蘇周圍別的沒有,水產極其豐富。只不過,大多數常見的魚蝦,姑蘇的“城裏人”都吃過了,賣不出價錢。

所以一般抓到了草魚之類的大魚,李解也多是自己做成鹹魚幹。鹽是交換來的,從“白沙裏”撐船去“東沙”,那裏的“沙野”,主要收入就是給姑蘇搞鹽。

“東沙”的土地比“白沙裏”還矬,難產稻米,所以想要吃米,就要跟“城裏人”一樣,靠買。

錢是沒有的,那就只能以物易物。鹽,確切點說是粗鹽,在任何一個“沙野”,都是硬通貨。

只有跟姑蘇的“城裏人”做交易,才會換來一種叫“鏑”的錢幣。“鏑”除了當錢用,它還是箭頭……

不管是沙雕還是“白沙裏”的其他青少年,都很喜歡錢。

沒辦法的事情,因為錢無所不能啊。

“雕,去問過‘雲亭’五更要多少鰍了麽?”

“問了,昆兄不用捉太多,‘雲亭’五更只要二十條大鰍。”

去姑蘇實在是太遠,一天才一個來回,這還是劃船技術好。只是想要賺到實實在在的錢,姑蘇城是最好的去處。

除此之外,也就只有市鎮和小一點的貴族封地,才能搞到錢。

只不過市鎮那些官吏和小貴族,其實也沒多少錢,主要也是靠布匹來支付。

錢,是最最保值的,而且動不動還升值。所以如果不是特別想要某種東西,很少有人願意用金屬貨幣來支付。

離“白沙裏”最近,且又願意拿“鏑”來支付的“富貴”人家,目前只有“雲亭”這個地方的“五更”。

“五更”是個官職,拿吳王發的工資不說,在地方上也相當的有實力,掏“鏑”來支付,也說明了一切。

不是什麽人都可以做“五更”的,能做“五更”,年齡是一個門檻,不滿五十歲就別想了。

凡是做“五更”的,都是地方市鎮上滿了五十歲的老者。

“雲亭”這裏的“五更”,今年就是五十五歲,牙口不太好,想吃一點柔軟的泥鰍,實屬正常。

但是,泥鰍哪裏有那麽好抓?

不過“白沙裏”美蠶娘“撿”來的老公,卻能保證供應新鮮活潑的泥鰍,個頭兒還挺大。

要是一般農夫,作為“雲亭”五更,吃你幾條泥鰍怎麽了?可“白沙裏”畢竟沒有一般的農夫。

野人嘛,不知禮,所以就只能用之以利。

不過對李解來說,現在連一張擦屁股紙都沒有,講個屁的禮啊,還是談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