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陽謀難破(第2/3頁)

原本想要吃肉喝湯的白氏、子車氏、甘氏,現在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嬴姓女郎跑去吳國穿金戴銀,吃海鮮啃大豬蹄子……

羨慕啊。

宋國君臣這時候也是逼急了,放眼天下,才發現有人布了一個超大的局。這下棋之人簡直牛到不行,而這個人,之前還路過了宋國,在衛國冒了個泡。

“吳起此人……天授之才啊。”

子橐蜚感慨一聲,要是這個人願意為宋國效力,宋國哪裏會這麽艱難?

只可惜,吳國太宰子起,冒了個泡之後,就先後在大城市裏露了一面,最後消失的無影無蹤。

吳國現在的外交環境相當完美,不但跟老牌霸主晉國和解,還會進一步結盟,互相稱王。

西方霸主秦國,為了獲得最上等的絲綢,跟吳國“和親”,秦國現在鐵了心要做高附加值商品的轉口貿易,這錢來得快不說,還穩,而且能夠長期經營。

老天爺只要不是降下神雷,把蠶寶寶全部劈死,總歸絲綢是不愁產出的。

而吳國現在的產量,相當的驚人。

吳國絲綢運輸到洛邑,秦國就可以開啟商隊,直接運往昆侖。

這是一筆非常驚人的財富,甚至可以這麽說,只要秦國耐得住寂寞,早晚有一天,累積起來的財富,足夠讓秦國打破封鎖。

甚至秦國從吳國進口兵器,有個三五年,就足夠武裝起大量部隊,然後跟晉國再戰上一場。

也不至於像現在一樣,每一次東進,都先自己敗給糟糕的財政和裝備。

打爛仗對於秦國來說,不是出路,這是沒有出路的。

此時的秦國有識之士,都非常有耐心,晉國要稱王,那就稱王好了。反正當年周懟王也沒少懟他們秦國,秦國還有必要給周王盡忠嗎?

至於說晉國那些附庸們,在晉國稱王之後紛紛歸附,直接擴大了晉國的實力,和現在的實力對比,其實並沒有什麽變化。

反正秦國現在也打不過晉國,只能一路向西,利用相對豐富的人力物力資源,從昆侖一帶找補。

賣一個女兒,從東南霸主那裏不但進口了大量兵器,還能經營獨家的絲綢專賣生意,秦國方面,根本不想讓東方諸侯知道底細。

諸侯們只需要討論秦國嫁了哪個公主前往吳國就行了,至於秦國自己,只想悶聲發大財。

慢慢發育,積攢實力,以待時機。

“若晉國稱王,天下之變,始於彼時啊。”

宋國群臣議論紛紛,在嘈雜的環境中,也顧不上禮儀,有人感慨了這麽一句,頓時引得眾人一時安靜。

吳楚兩國稱王,其實對中原諸侯來說,沒什麽影響。

因為在中原諸侯們看來,這倆家夥就是“沐猴而冠”,國中無禮,君主無知。這也導致很多江淮小國,稱臣納貢吳楚兩國可以,甚至像蔡國這樣的國家,有些時期還會迫於壓力,不得不君主親自前往郢都或者姑蘇朝貢。

可稱臣納貢歸稱臣納貢,心中還是不服的,會分出彼此,也始終區分著吳楚兩個野蠻國家和中原的不同。

講白了就是口服心不服,也導致了吳楚兩國攻伐的時候,這些地區小國不斷地做兩面派,卻沒有鮮有國家成為兩國的鐵杆。

這也是為何楚國吳國治理疆土,一個選擇山頭林立到處封君,一個選擇大雜燴混合制強幹弱枝。

楚國別的不敢說,城邑當過郢都的,比比皆是。

吳國更不用說了,離開姑蘇都是鄉下。管你什麽太倉、延陵,不都是野外嗎?

所以說,這兩個國家即便稱王,內部的屁事兒也是茫茫多,根本難以全部消化幹凈。

吳國吞下江北廣大地區不是十年二十年,時間悠久不說,還重點經營了幾個大型城邑、縣邑出來,但結果也就那樣。

但是,吳國換成晉國,卻是大不相同。

這個老牌霸主的小弟們,對晉國是心服口服的,因為晉國根正苗紅不說,祖上維持國際秩序,做了很多年的國際警察,最重要的一點,這個國際警察當年相對很公允。不但歷朝歷代的周天子都說好,大大小小的國家,也鮮有說不滿意的。

最重要的一點,晉國稱霸時,拯救過很多小國,從蠻夷戎狄手中。

香火情擺在那裏,這是硬到不能再硬的資歷。

從貴族到平民到奴隸,對晉國的印象都不錯,他維持了秩序,創造了一個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於是後來晉國進行吞並戰爭時,有些國家滅亡之後,甚至出現過百姓喜迎並入晉國的狀況。

而亡國之後的小國之君,晉國也沒有斬草除根,而是收入晉國體制,讓他們繼續發光發熱,有才能的做官,沒才能的就近國都做個寓公地主,一切都是相對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