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忍辱負重(第3/4頁)

帶著一堆合約返回泗水河西之後,戴舉整個人差點垮下來,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麽撐下來的。

割地賠款也就罷了,為數不多的宋國屬國,也被出賣了。

雖說真實的心裏想法是無所謂,小國再怎麽跪舔,也是只有出來賣的命。可自己親手操作,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感受頗深啊。

“君子可還撐得住?”

“無妨!”

看著搖搖欲墜幾乎都要跌倒的戴舉,左右戴氏子弟立刻上前,攙扶住了他。

不過戴舉一甩手,掙脫開了親族子弟,目光堅毅語氣鄭重道:“今日之辱,諸君……請銘記在心!”

“主公!”

左右都是雙目血紅熱淚盈眶,也就是死死堅持,才沒有讓眼淚掉落。

面對李解,他們簡直屈辱到了極點,卑微到了極致。

李解得寸進尺不說,更是完全沒有把宋國放在眼裏。縱使戴舉是個“帶忠臣”,一直在籌謀“大業”,但戴氏也是子姓之後,也是宋人!

“江陰李解……非常人也!非常人也!”

再三念叨著這句話,戴舉這一次在國際外交上,是真正地感受到了什麽叫作“邦交”!

他親耳聽到李解如何教訓鱷人、勇夫的。

什麽是邦交?!實力就是邦交!

你是大國又如何?你不是強國!不是強國被吊起來,你只能認賬,不認賬繼續打,打到你認賬,再不認賬就打死!

“諸君助我成就大業,他日,必報今日之辱!”

鏗鏘有力之聲,很是振奮了戴氏子弟。

如今戴氏損失巨大,為了補償戴氏,宋國內部也是很有默契,給予了戴氏子弟從政從軍的很大便利。

但即便如此,連個五大夫都沒有,最大的,還是戴舉這麽一個“使相”。子橐蜚承諾戴舉回來之後,設置“相國”或者“相邦”,但承諾是一回事,履行是另外一回事。

戴舉不得不考慮一無所有的後果,所以,在跟李解的談判中,有一條不起眼但是很重要的要求,他答應了。

李解提出要求,要戴季子的人頭,戴舉以戴國是宋國屬國的理由,一開始拒絕了。

但李解態度非常堅決,就是要戴季子死,理由也很簡單,就是泄憤,而且是私憤。

如果宋國不答應,那就繼續打。

原本“正義聯盟”的人都打算趕緊瓜分戰後的勝利果實了,可一聽李縣長居然就因為一個二逼戴季子,然後打算把戰爭拖下去,那怎麽可以?

可是李縣長的理由又很充分,泄憤啊,不行嗎?列國諸侯都覺得很靠譜,泄憤本來就是發動戰爭的一個重要理由。

更何況戴季子得罪李解,天下皆知啊,還引發了“猛男威震”這個故事。

所以列國大夫和將軍們,沒打算勸說李解,誰知道一個想要泄憤的野人頭子,突然被人勸說不準泄憤,會不會把憤怒之火噴到他們臉上去。

考慮到了這一點,就有列國使者跟戴舉私下裏接觸,甚至還有列國使者直接前往宋國聯軍大營,見到了宋國君臣。

然後就跟子橐蜚說,現在上將軍李解的意思,就是要戴季子去死,而“使相”戴舉以戴國是盟邦,不可擅自幹涉為理由拒絕了。

那麽問題來了,我們只要把戴國變得不是宋國的盟邦,不就兩全其美了嗎?

子橐蜚當時一臉懵逼,這是啥邏輯啊。

不過宋人精英也不傻,就直接問:計將安出。

然後使者就很理所當然地跟宋國君臣說,尋個由頭,說戴國無禮,滅了它。

整個世界都跟宋國君臣的眼睛一樣,亮了。

不亮不行啊,正好可以找補回來。

而且子橐蜚還想到了一個事情,原本承諾的“相國”位子,可以稍微降低一點點,給個中卿或者隨便什麽聽著很牛的官位,然後再加一點添頭,平衡一下,不就跟“相國”差不多了嗎?

君權沒被分,還照顧到了戴舉的面子,像戴舉這樣的大忠臣,肯定能領會君上的良苦用心。

至於添頭,反正戴邑靠近戴國,直接吧戴國滅了,擴充成戴邑,很簡單,很合理嘛。

至於說戴國公族,全部打包賣掉!

當然不適真賣,可以送往洛邑,也可以送往逼陽,不管是哪兒,都可以,只要不再原地,子橐蜚就不怕戴人搞事。

雙方都有這麽個需求,宋國又急著和談,戴國又的確得罪了李解,戴邑大夫戴舉也確確實實需要補償……

那麽出賣一個小國,又算得了什麽?

反正一個是賣,兩個也是賣,薛國都沒有去據理力爭,再加一個戴國,也算不了什麽。

而且有些宋國卿大夫想法還挺美,河東的地割了,現在從戴國那裏找補回來,平衡一下,可能還不虧,還小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