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戰爭野狗(第2/2頁)

現在別的不好說,找個地方打仗那是真不缺。

一個矛頭,一根竹竿或者木杆,再來幾套衣服,幾雙鞋子,還有一點點幹糧,這就是秦國武士的配置。

真要說裝備如何,那完全沒什麽好說的,但要說給錢足了賣命,那還真是不含糊。

只要錢到位,流血什麽的,小意思了。

“如先生所言,豈非此次行事,成算極大?”

“正是。”

公輸先生面帶微笑,拂須看著食肆之外偷偷觀察他們的本地人,“以往鄭侯用兵,大多攻略一地,分十之一二以賞‘客兵’。倘若再有斬獲,也多是‘客兵’所得歸‘客兵’所有。只是‘客兵’以兵甲為業,豈能躬耕於阡陌之間?再有斬獲,倘若金銀尚好,若是器物、木料、寶玉之類,這便要用到臯鼬力夫之流。”

臯鼬力夫這種人,就是典型的隨軍商人,跟從的軍隊戰勝之後,他們就把那些大頭兵難以脫手的東西購入,然後再通過自己的渠道賣出,一進一出的差價很大,利潤極其豐厚。

但是大頭兵想要變現,難如登天,還不如賣給臯鼬力夫之流。

再比如土地,很多雇傭兵要土地完全沒用,土地可以耕種不假,但沒有所在國的免稅政策,他們這種大頭兵,種一輩子地,五六成都是土地所在國的。所以賞賜土地,往往還要伴隨著爵位等等政治、經濟特權,否則毫無意義。

看天吃飯的年月裏,到哪兒謀生都跟賣命差不多,種地農夫難道就比賣命的戰爭野狗要輕松得多?

見慣了廝殺和你爭我奪的雇傭兵,反而看得更透徹一些。

只要錢,別的免談,哪怕賞賜個極品美女,那也是賣給大人物繼續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