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來不及反應(第2/2頁)

要說口味吧,老秦人表示吃得鹹,照理說是得要鹹肉腌魚的,這玩意兒耐儲存啊,自己不吃,哪怕帶回老家,怎麽地也能讓父母老婆孩子嘗嘗鮮。

可怎麽說呢?

幾乎是所有的秦國籍隨軍商賈,都建議收了蜂蜜。

臯鼬力夫一聽說還能拿蜂蜜的時候,整個人差點跳起來,這他娘的有個十斤八斤蜂蜜,他回秦國老家,換個幾百斤鹹肉腌魚跟玩兒似的,他有病換鹹魚這種玩意兒回家。

要是真換了鹹魚回家,老婆孩子不把他自個兒當鹹魚對待那就有鬼了。

“如此,諸君皆願相約吳人共擊鄭師?”

“善!”

“善!”

“善!”

……

沒什麽好猶豫的,反水鄭侯那能算背叛嗎?大家只是純潔的金錢關系,並不存在不純潔的友誼,哪裏談得上背叛不背叛。

硬要說背叛,那也是鄭侯先拖欠工資,他們這些出來打工的,拿不到工資搞一下老板,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那便盟約罷!”

“可!”

“可!”

“可!”

……

雙方的溝通很快從寬泛的松散組織,集中到了能做主的精英手中。

秦國左右趣馬親自在密約上蓋章,一式三份,除了各自國家的常用文字之外,還有一份江陰簡體字。

拿到密約的蔡勝,激動得像個五十多歲的少年。

沒辦法,他五十多了,還沒幹過一件大事。

而現在,他幹了,超級順利,感覺無比良好。

全部的激動心情概括起來就一個字:爽!

密約以雙方簽約日期為基準,六日後,雙方共擊鄭、蔡聯軍。鄭國“客兵”遊擊陘山至岡山之間鄭、蔡部隊,為履行密約,義軍將會同期打過櫟邑。

因為“客兵”不成體制,所以約定以李解所部的義軍為主,“客兵”則是亂戰牽制,讓鄭、蔡聯軍不得不分兵兼顧。

密約成功之後,時效性上來說,從臯鼬傳遞道新蔡,其實很考究騎傳的本領,緊趕慢趕,肯定也要消耗一天的時間。

不過顯然這是早就預判好的事情,為了以防萬一,之所以選擇六日後,也是留有余量。

約期相攻,最終結果會變成什麽模樣,其實都不好說,雙方只能說盡最大努力“盡人事”,剩下的,就是“聽天命”。

萬一老天爺看不過眼,突然又天降暴雨,那真是沒話講。

好在李專員這一回嚴令自己和小弟們亂放炮,烏鴉嘴萬一又靈光起來,那真是血虧無比。

新蔡以北的工地還在忙碌,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約期第六日,不等鄭、蔡聯軍調整呢,李解先行出兵,用了兩個大隊的楚國降卒,就把櫟邑給推了。

打下櫟邑之後,立刻繼續拉上民夫,把原先的工地和櫟邑附近新開辟的工地連接起來,溝渠相通,總工程量不大,但絕對惡心人。

正當鄭、蔡聯軍的前軍一臉懵逼,準備發動進攻教李解做人的時候,上蔡東北的一個鄭師駐地,居然突然遭受了一波亂兵的進攻。

場面極其混亂,而且這場進攻來得太突然,鄭人根本沒來得及反應。

怎麽可能反應得過來呢?前幾天還一起吹過牛逼的“客兵”,他媽的是不是賭博輸錢輸紅了眼,他們亂砍人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