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富庶鄭國(第2/3頁)

典型就是第二次逼陽戰爭,宋國可以說是血虧。

在宋國支持後勤的商隊,也沒有賺到什麽,至於那些戰爭野狗,和隨軍商賈,更是因為復雜的戰場環境,導致大量血本無歸……

破產者,比比皆是。

像鄭國這種打輸了還有生意做,還能做大的,十分罕見。

“昨日來了八條吳舟,一舟五十女。”

“作價幾何?”

“不知,不過這數日衛、晉豪商都是蟄伏,不敢再行出價。”

“此時還出價?不是應當搜羅奴客,交賣給淮中城?”

市場很熱鬧,為了方便李解交易買人,長葛大夫還專門開辟了一塊平地出來,捎帶了有七八間大房子,能臨時住個六七百人。

只是誰曾想吳人在這裏直接改了幾套上下鋪出來,一口氣塞得滿滿當當,鬼知道有千幾百號人縮在那麽一丟丟大的地方。

除開這些,本地鄭國人也做起了小生意,尤其是發現鱷人的消費水平,居然比一般士人還要高的時候,市場“看不見的手”,就開始到處摸來摸去。

這他娘的誰頂得住啊。

原本還叫囂著跟吳國李解勢不兩立的齊國老鄉,立刻又組織了專業的服務團隊,為本地區突然增加的顧客,提供最優質的寶劍服務。

“這淮中城,不是說糧食短缺麽?如何又敢購入這般多的奴隸?”

“聽聞陳侯、隨侯借糧,巢、舒諸國,亦是籌措了糧秣,運往淮中城。”

“李子豪闊啊。”

“待入春之時,便前往淮中城。”

“如今舟船便利,又有新鄭‘江陰會館’,明年往來淮中城,略有特產,便能得利啊。”

此時最熱鬧的雖然是人口市場,但因為人口交易的熱鬧,自然而然地帶動了其它的商品交易。

尤其是陶器、瓷器、漆器、編織品、竹篾手工品、木器等等,都是鄭國城市居民能夠消費得起的。

至於一些石器農具,老規矩,跟“棘澤”“洧淵”的野人進行以物易物,李解起家的時候,賺取最大的利差,就是通過石器的以物易物。

野人、夷人並非沒有金屬加工能力,但因為連續不斷的打擊,很多工藝都是失傳,大量工匠都是流落到了列國之中。

剩下的那些野人、夷人,則是抱團取暖,形成很小的聚落,自然無法支撐供養金屬冶煉以及金屬加工。

退化到石器加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加上即便有若幹個大部落能夠加工青銅器,日常消耗也不可能下放到農具上,最多就是日常用具或者祭器、冥器。

而此時的石器加工,最先進的肯定是列強,列強之外,李解自稱第二,就沒人敢說第一。

大量的石器農具和狩獵工具,才是中小型野人、夷人聚落的急需品。

沒有工具,開荒難度之大不可想象,有了一把石斧,那麽一片小樹林就能清空,撒一點豆子,記得除草的話,一畝地總能收獲七八十斤。

多少總有,也就能續命養活自己和族人。

只是這些聚落,往往沒有議價能力,他們也制作不出精良的石器,列強也不可能沒事幹跑野外做什麽狗屁零散交易。

於是反而把江陰邑凸顯出來,成為絕對的野外賣方市場。

或許在姑蘇,一把石斧只能換兩只雞或者幾條大黃鱔,但在“鳥夷”的地盤上,江陰邑說換一只羊,它一根毛都不能少。

同樣的狀況,自然出現在了“棘澤”和“洧淵”,然而本地的野人非但沒有覺得吳人的貨物昂貴,反而還覺得厚道有良心。

沒辦法,通常情況下,城裏人也不會賣東西給他們,一般的行腳商,也不具備運輸份量很重的石器。

像淮中城突然組團刷潁水,是非常罕見的事情,口口聲傳之下,幾乎“棘澤”“洧淵”兩地的聚落、村邑,都帶著青壯前往長葛市場,進行“以物易物”的貿易。

鄭國人自己都沒想到,家鄉的土鱉們,居然消費能力這麽強。

隱藏在鄉野的鄭國野人財富,還真是比吳國野人強得多。

最牛逼就是鄭國的這些野人,居然用“白花花”的大米來交易,不是稻谷,不是麥子,也不是小黃米,而是脫粒去殼的大米。

要知道,鄭國主要種植的主糧,還是糜子,然而“棘澤”“洧淵”的本地野人,居然掏出了大米來交易,簡直把新鄭、長葛的老鄉們都嚇個半死。

“鄭國,確實富庶啊。”

看著“洧淵”的一個聚落首領,居然直接用大米換了一條船,然後用石器把船裝滿,李專員都有點發懵。

他當初要是穿越的時候,穿在了鄭國,那不得爽死啊。

“良人真是英明,淮中城庫存的石器,居然換來這麽多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