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淮中人事風雲(第2/3頁)

畢竟,沙皮的行事準則,已經有脈絡可尋,剛適應了沙皮的節奏,突然就換一個人,這種不適應感,加上未知,讓人自然而然地有了惶恐和不安全感。

“聽人和養殖場的人提起過,興許是‘東南西北’其中之一。”

“絕無可能!”

“為何如此斷定?”

“‘東南西北’乃是李子麾下先鋒,怎可能留守淮中?須知曉,新鄭有流言傳出,多言李子豪言‘五年平楚,以慰先王’。”

“五年平楚——”

“噓!”

“嗨……”

淮水之畔的商道食肆內,有錢沒錢的商人,都是拿此事當作談資。

任你什麽傳說,都比不上今年的利潤來得重要。

只是以往的灰色收入,增加還是減少,全看地方官吏的管理風格。

嚴格地說,沙皮跟商人是不打交道的,根本就是兩條平行線。但因為這年頭商人往往充當間諜、細作,這才導致了沙皮反過來對列國商人有著極強的威懾力。

於是乎,可能某個商隊本身沒問題,但因為牽扯到了間諜、細作,整個商隊的運作,就卡死在了這裏,因為淮中城要查案,你不敢不配合。

之前沙皮弄死的燕國刺客,就牽扯到了衛國、燕國的商人,加上乞氏又出身齊國,連帶著齊國商人也是夾著尾巴做人。

哪怕是做皮肉生意的,也是盡可能地合法合規。

要是在中原某個小國,哪個小國士人敢這樣行事,早就死得不能再死。只可惜淮中城比較特殊,且不說打不打得過這個問題,就說淮中城本身,就是個龐大市場。

商人是最敏感的,一個地方有沒有消費能力,有沒有利潤,很快就能察覺到。

再者,諸夏商人中,還有不少本身就是二道販子,他們是本國國內卿士的白手套,可能借用國家力量,來賺取自己的商業利潤。

這一部分人,僅從外交政策上,就比平常人更早地發覺從淮中城能牟取多大的利益。

從淮中城倒騰一個月的白沙麻布,比自產自銷土布一年還要獲利高,尋常商人,收到消息的時候,都已經是列國公卿士族吃了好幾茬之後。

大大小小的個人、組織商業行為,在賺取利潤這件事情上,還是一致的。

當然期間可能會摻雜某些為國盡忠為家獻身的高尚情操,但總體而言,維持住淮中城的商業環境,也是國際商人的正常需求。

在這個需求之上,有沙皮這個心理變態,也僅僅是添堵、惡心,忍……還是能忍受的。

……

“想來李子用人,定還是在沙氏之輩,此族乃陰鄉夫人之屬,可謂心腹爪牙。”

“我看未必。”

“噢?君為吳人,莫非另有傳言?”

“聞延陵運奄氏投靠陰鄉商氏,陰鄉商氏之主,如今正籌措舟船,前來淮中城。”

“運奄無忌?若是如此,豈非我等喜事?”

“呵呵。”

吳人聽了頓時冷笑,他知道這些家夥在想什麽,商無忌此人,說到底,還是老世族之後,跟“百沙”野人,根本不是一個圈子的。

“百沙”野人拿李解的命令當天條,商無忌不是蠢笨野人,說不定會靈活一點,給予方便。

有這種想法,很正常。

只可惜,知道點傳言的吳人,都不在這個事情上糾纏爭辯,外國人愛怎麽想,就讓他們想去吧。

不過商無忌要來淮中城主持治安之事,沒幾天,就傳得沸沸揚揚。

在淮中城的吳人們,並沒有多麽高興,反而各地豪門,都是關起門來,琢磨其中的利弊。

“以諸君所見,商無忌此來淮中,當真只是接手沙皮之責?”

“姑蘇爭鬥不息,江陰邑已經停滯擴建,鄉野村道,已不見力夫上工。倒是船塢、水寨,又增加不少。”

“不久之前,江陰子號令江湖,懸賞燕國北海氏虎蛟,這又是為何?當真是為公子巳報仇?”

“諸事一並而論,皆有共理。”

“何理?”

一人鄭重道:“爭鬥不休。”

眾人細細議論起來,然後反推李解發跡之時到現在,幾乎就沒有什麽安安穩穩的建設期。

如果把李解的勢力,看作一個整體,那麽,李解就是一直在兼並、擴張,從未有過停歇的時候。

不論冬夏春秋,從未停滯過。

現在,已經是李解出道以來,最安分守己的時刻,但即便如此,“江湖追殺令”一出,列國不知道多少遊俠兒在躍躍欲試,想要取北海虎蛟項上人頭。

甚至在燕國內部,那些落魄的武士家庭,當家人也在偷偷磨劍,以求匹夫一刺的時刻。

舍去自己性命,換取北海虎蛟的項上人頭,然後,從李解處拿到三千金的懸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