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西城小學第四分校(第2/2頁)

門口設有崗亭,門子在其中發著懶勁,崗亭之外,一只煤爐正燃著,上頭架著水壺,冒著煙氣熱氣,白蒙蒙的一片一片。

見一輛馬車過來,有點殘疾的門子立刻起身,然後打開崗亭移門,手持一根齊眉棍,一瘸一拐地走到門口,沖來著行了一禮:“不知兩位良人,為何前來?”

“老者勿慮,我齊國千乘人也。”

說著拗口的怪話,本地的方言,因為鱷人們的到來,都被帶歪了,以往列國的“通傳”翻譯官們,到了淮中城就是一臉懵逼,徹底的懷疑人生。

“原來是齊國君子。”

門子雖然面色稍舒,但手中的齊眉棍沒有松懈。

老父子面面相覷,都是感到一點點驚訝,尤其是做兒子的,小聲地用齊國方言對父親道:“夫子,此人雖有腿疾,卻非常人。手中長杆,白沙勇夫曰‘哨棒’,乃是江陰特制。”

這麽一說,老夫子頓時明白,眼前這個不卑不亢的看門殘疾人,只怕還曾經是李解麾下白沙勇夫中的一員。

“我等前來,是想解心中所惑。”

老夫子也沒有再七拐八繞,直截了當地拱手詢問,“敢問本地人家,如何有閑余家資,以助子孫受教?”

“補貼啊。”

“……”

“首李發補貼的。”

“……”

“每四個分校,一年七萬石糧食補貼。”

門子看著這對齊國父子,並沒有隱瞞什麽,眼睛盯著兩人,手又向後一指,“學校的地皮是我私人的,跟幕府簽了十年租賃合同。”

“……”

一聽學校地皮居然是眼前這個殘疾門子的,這對齊國父子,直接懵了,傻站在那裏久久說不出話來。

都無從說起,都不知道該說什麽。

“每四個分校……七萬石糧食補貼,一年?”

“一年。”

門子點點頭,“每一旬前往幕府簽字畫押,憑證領取。折算下來,四五百石上下。倘若不要米糧,可折算肉幹、鹹魚、絹布之類,桌椅板凳亦可。”

“……”

這對齊國老父子一副活見鬼的模樣,他們還以為是淮中城的本地人特別富裕,而且對教育非常重視呢。

結果是吳國猛男的個人騷操作?!

每四個分校,補貼七萬石糧食,這還是一年?

整個淮中城,多少個分校?!

整個淮中地區,多少畝田?!

難怪會是畫風奇詭的配給制,難怪會到處圈地開荒,難怪淮中城附近都是溝渠灌溉工程,難怪淮水流域的吳舟,運得最多的就是糧食。

這一樁樁一件件串聯起來,更是讓齊國老父子有一種奇幻的感覺。

他們齊國對於教育,有沒有補貼?有的。

但止步鄉士、鄉大夫這一層級,絕對不會深入到鄉野、裏巷。

對統治者來說,沒必要太過要求庶民有完備的禮節啊,深入的教化成本之高,只要想一想,都會覺得難如登天。

偏偏在這裏,一個野人出身的吳國王命猛男,居然玩得這麽大?

“淮水伯天下英雄,凡出征而戰,靡費甚巨,豈能舍本逐末?!”

老夫子很是好奇,沖門子躬身行了一禮,誠懇地問道。

“舍本逐末?”

門子情不自禁地將齊眉棍抱在懷中,雙手抄在衣袖中,然後思忖了一會兒,看著齊國這對老父子:“商君、下柳君早先也這般勸過首李,說是軍政為先,教化在後。不過後來首李召開了大會,說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用發展的眼光看事情……”

“……”

“……”

跟“西城小學第四分校”的門衛,實際上的校長告別之後,齊國的這對老父子在馬車上都是神情激動。

連一開始還很淡然的老夫子,此刻是也是拂須大笑:“可在淮中置業。”

“善。”

駕車的兒子也是面帶微笑,連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