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小老婆能幹(第2/2頁)

長期來看,則是晉國、吳國。

曾經列國之間的緩沖區,也逐漸開始消失。

原本無法開發的土地,比如大量分布在大河附近的沼澤、密林,也逐漸衰退。

大國的國都人口,也呈現出了先集中後分流,最後再集中的過程。

都邑一開始聚集人口,是為了人口保有量,人口就是實力,國君掌握最大的實力,自然能擺平國內各種不服。

當進入擴張期之後,地方治理同樣需要人口,本國人顯然不可能信人狗蠻子和外國土鱉,這就需要融合。

所謂融合,說到底就是肉體和思想領域的雙重絞殺。

狗蠻子的上層建築被推倒,也不需要重建,直接把本國上層建築挪用過來,一切還是完好無損。

這個時期,抽調地方,用以鎮壓和管理蠻子、野人的人口,就是從國君的夾帶裏掏,也就是都邑人口外流。

但這種人口外流,是人為的,是行政的,並非是自然而然的導向。

當進入平穩期之後,每個地方的精英階層,又會用腳投票,費盡心思地重新回歸都邑。

而地方上的“中產”,反正都是當狗當豬,在哪兒當不是當?

那既然在哪兒當不是當,顯然去都邑當狗要好得多,哪怕當豬被殺,都邑的貴族們殺起來,好歹姿勢也更加優雅一點,吃相也體面一點。

於是在這個過程中,都邑的人口,又是重新聚集甚至膨脹的。

齊國這樣的老牌霸主,顯然是進入了第三個階段。

從李解所了解的狀況來看,像萊國、莒國這樣的國家,已經有重要城市,齊人完全掌控了經濟命脈,甚至上層建築中,大量的貴族跟齊國通婚,互相之間的利益紐帶,強到爆棚。

“也就是說,衛國和齊國之間,已經沒有了緩沖區,可以這樣說嗎?”

“緩沖區?”

“就是兩國都不怎麽管的地方,放任戎狄、野人流竄的地方。”

“自北狄崩解,以赤狄為長,河內以東,多是長狄諸部追逐水草。這一帶,確如夫君所言,是緩沖區。”

姬豆子想了想,似乎是想起來緩沖區的大概位置,於是道,“高唐邑、媚邑以東,多有林澤、草地,毗鄰漯水處,河道狹窄,禦馬能輕松過河。東行百裏,皆無甚人煙,如此,當是齊國所有‘緩沖區’。”

聽了小老婆的描述,李總裁腦子裏過了一遍,大概知道她說的位置是在哪兒。

再結合千乘邑的位置,李解又問姬豆子:“千乘邑跟高唐邑、媚邑,三地貴種之間,可有恩仇?”

“咦?”

聽李解這麽一問,姬豆子自己來了精神:“夫君這般說……倒是讓妾想起一事。”

眼睛放著光,突然間姬豆子發現,自己老公的思維相當詭異,考慮方向完全不是直線條,她有點激動地握著李解的手:“夫君,妾知千乘高氏意欲何為!”

“噢?!說說看!”

李解頓時大喜,要是知道高紈那老東西的真實想法,這就能狠狠地宰一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