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原來是“老朋友”(第2/2頁)

畢竟,蔡董的的確確是去了姑蘇,雖說名義上用的是“沉痛悼念吳威王”,可國君不回來,這也不是個事兒啊。

鄭國不少人,尤其是老鄭師這些軍方人員,對鄭爽是真的懷念,至少鄭爽帶著兄弟們出去搶劫,分紅是真不少。

現在不一樣了,鄭城子當家,接著衛鄭開戰,直接擴建新軍,新鄭師跟不少老牌軍頭完全沒有關系。

軍中將佐很明顯地分成了幾大派別,一是忠君派;二是地方貴族派;三是中央卿士派;四是新貴派。

最後兩家,其實是一體兩面,所謂新貴,就是中央卿士通過把持國政,然後把自己家的精英子弟包裝出來的。

基本上就是同宗同族,外部勢力想要插手,可能性一丁點都沒有。

這種情況,也就讓鄭國的武裝力量,發生了劇變。這也是為什麽鄭國忠君愛國的那一幫老江湖,明明嘴上喊著要迎回國君,然而手上半點實際動作都沒有。

怕死麽,怕失去所有麽。

就這麽簡單。

但挽回一點顏面還是要的,國際上有人呼籲抨擊吳國,他們也就跟著瞎嚷嚷,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人吼兩嗓子,總之就是吳國不把鄭爽放回來,就是吳國不講道義不講國際原則。

當然現在吳國在外的國際代表也比較囂張,在周天子的家裏頭,公開放話:我大吳國就是道義!我大吳國就是原則!

羊舌肱忙了一通,的確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同情,然而國際社會就是一盤散沙,半點像樣的支持都沒有。

實在是有些國家要臉的,口頭援助的同時,多少還給點錢給點米面糧油,打發乞丐一樣,把羊舌肱介紹到鄰國去,說是鄰國兵強馬壯,說不定能跟吳國幹上一回。

羊舌肱也知道這些都是屁話,但本著積少成多的原則,有多少好處都先摟著,攢起來也是不菲的一筆不是?

他的這個決定還是相當正確的,李解在控制住蔡國之後,並非進行高壓統治,而是扶持了蔡美、蔡夕等等老牌無權貴族,又鼓勵通商,潁、汝之間商貿非常發達。

這就讓羊舌肱可以偽裝成商隊,大搖大擺地同行汝水、潁水。

之後南下淮南,也是跟著商隊一起行動,並沒有躲躲藏藏。

北上繞了一圈,羊舌肱當真是攢了不少好東西,對淮水兩岸現在的市場來說,有錢也就是大爺,羊舌肱自然而然地,也就從中尋找到了便利。

聽說夷虎、荊蠻作亂,羊舌肱通過以前的關系,在六國、巢國等地,跟夷虎大部落的首領搭上了線。

給予了一批武器裝備之外,還額外資助了一批物資,主要是糧食、舟船之類,方便夷虎人打遊擊。

只是羊舌肱怎麽都沒想到,李解這條惡狗簡直歹毒到了極點,不惜成本地將夷虎人分割包圍,擠壓夷虎人的遊擊空間,幾個月時間,就將夷虎人憋死在了沼澤地裏。

其實在夷虎人鬧得最大的時候,要是有六國、英國這樣的國家響應,加上荊蠻,整個淮南一旦鬧起來,聲勢絕對浩大,李解想要平定,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絕對不可想象。

只要淮南一鬧,羊舌肱就敢進入楚國,遊說楚國夾擊李解。

想法是挺好的,可惜在第一步就受挫,六國人有賊心沒賊膽,連扮作蠻子去偷襲一下淮中城的治安部隊都不敢。

哪怕羊舌肱再三強調,這些治安部隊,除了沙哈直接帶領的有少量鱷人、勇夫之外,剩下的,大部分都是義從、仆從,然而六國人還是慫了,天天在討論、研究。

然後討論研究到淮南太平無事……

這讓羊舌肱簡直抓狂、絕望,他還以為只有之前的蔡國同僚是這樣的廢物,而且可能是天下列國之中,最廢物的。

但是他錯了,廢中更有廢中手啊,這六國“肉食者”,他羊舌肱服了,惹不起,惹不起!

羊舌肱離開六國南下,是奔著“潛地”,也就是原先楚國南岡邑去的,因為楚國勢力退出了大別山,現在整個南岡邑,等於說就是個孤城。

孤城大概率是死路一條,但死路一條之前,誰知道會不會困獸猶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