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那昂揚向上的社會風氣(第2/2頁)

因為淮中城的市場更大,自然能夠容納更多的商鋪、手工業者乃至工坊工人和自耕農。

淮中城的大量優質土地,只有一小部分是自耕農,但是在淮南和潁溝以北,則是有不少土地進行分配、買賣,只不過份額被嚴格管控。

基本都是參照鱷人的兩百畝到三百畝家庭擁有數為上限,而鱷人又不以自耕為業,所以往往都是雇農或者天地廟總承包,最終根據土地產出來進行總分配。

普通購買土地的自然人,在購入土地之時,就要繳納一筆稅,之後有了土地之後,糧賦是不能夠和鱷人家庭一樣減免。

條件有點苛刻,但對照列國的狀況,這已經是最優條件。因為除了淮中城,並沒有哪個國家或者封邑領主,會保證自耕農的權益。

最重要的一點,列國之中,非公卿士大夫之後,想要成為一個受保護的自耕農,難度系數不小。

列國有名的豪商,說是說有良田萬頃,粟米滿倉,但這個良田萬頃,含金量極低。屬於可有可無的說辭,得勢時,有就是有;失勢時,有也是沒有。

但在淮中城的體系下,讓三百畝地的自耕農有“恒產”,這個“社會契約”,還是能夠執行且貫徹的。

其余原因且先不提,只說淮水伯府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對糧食處於饑渴、急缺的狀態,而小有產的自耕農,其糧食產出對整個淮水伯府,是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淮水伯府來說,又怎麽可能不去保障小農的生產積極性和安全呢?

李解起家以來,超級農莊,超級農場的誕生,只是因為有效勞力稀缺,而本身技術又相對先進。兩相權衡、比較之後,妥協出來了這麽一個結果。

本質上而言,鱷人授田之後,就是武士階層,只是並不為列國所承認,而並非是小農或者自耕農。

時至今日,隨著李解的地盤越來越大,水利設施越來越多,可灌溉耕地面積,顯而易見也會越來越多。

到那時,大農場大農莊就無法再承擔整個體系上層暴力機構的穩定維持,大量的小農、自耕農,便又會重新成為中堅力量。

這是生產力的問題,這個時代的成本上限,隨著時間的推移,李總裁自然是會碰觸到。

而到了那個時侯,不管李總裁的個人意志如何,小農又會繁盛,而李解要做的,跟他穿越之前的時間線上歷朝歷代統治者們一樣,如何抑制土地兼並,就成了長期政策。

不過這些都是不可預計的未來,此時此刻,淮中城的“嚴刑峻法”,並沒有嚇倒那些有著冒險精神,又渴望改變生存條件的勇敢者。

這些勇敢者,不僅僅是只有公卿士族之後,也有商人、工匠,甚至還有在本國已經失地的農人。

到了淮中城之後,他們接受培訓、教育,優秀者便脫穎而出,在淮水伯府出仕,在淮中城行商,在淮北淮南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