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城市套路深(第2/3頁)

煮熟了的菱角,也是比較耐存儲的,即便是夏天,放個十天半個月,問題不大。

只是以往這種東西,不過是類似蒓菜一樣的添頭,完全沒辦法當主食。

李解現在提取粗澱粉的形式,可以說是大大地提高了利用率,原本的邊角料食材,也有了用武之地。

要知道這年頭大部分國家的軍糧,就是芋頭而已。

“老子掏出來的全是雜糧,惠而不費,大家都說好,今年入秋,這糧賦征收,不也得容易得多?大家互相幫助嘛。”

“……”

大舅哥商無忌算了一筆賬,貌似這套路可還行?全部掏出來的犒勞品,還真的都是雜糧。

像荸薺這種玩意兒,姑蘇、延陵等地,基本就是當個零食或者甜嘴兒來吃,誰特麽當糧食啊。

至於茨菰,誰也不會去真的伺候這玩意,因為用水又占地,收獲又極其麻煩,開挖時候全是爛泥。收少了沒得吃還不值得,收多了……保存不易啊。

也就是李總裁這裏動植物油脂極其豐富,將茨菰煮熟之後曬幹粉碎,然後混入油脂炒制壓實,一次脫模就是一斤的量。第二次逼陽之戰的時候,“義膽營”的高級夥食,就是這些高鹽高油脂的特制軍糧。

時至今日,這種軍糧在絕大多數地區的階層中,仍舊屬於“奢侈品”。

李解說是說掏了一筆雜糧出來,但用來“收買人心”,對這個時代的人來說,絕對算得上綽綽有余,極富良心。

“主公,淮南、英氏之間,楚人稱呼為‘豫章’,這豫章人心,同樣也要收買?”

“一只羊也是放,兩只羊也是趕。今年夏糧既然已經保住,雜糧還大獲豐收,多養幾張嘴的事情。比如說夷虎人,幾十萬張嘴,只要最後都靠咱們吃飯,這淘淘淮水,誰說了算?”

叉著腰走了兩步,李解將桌上的一本賬冊甩了過來,“再說了,雜糧是真的大獲豐收,加工不過來。算上江陰、江陽大本營的工坊,淮中城的加工廠,效率還很低,工人技術還很生疏。菱角不如煮熟了曬幹,然後運到中原去再加工。”

“那都是半賣半送,還不如搞點人情。蔡無力之前在蔡國用法嚴苛,我是不會借他人頭一用的,去年蔡南不管是被強迫還是自願的,貢獻放在那裏,有來有去嘛。”

大舅哥商無忌聽了連連點頭,拂須含笑:“蔡無力自己,倒是怕主公借他人頭一用。”

“哈哈哈哈……”

李解大笑起來,從桌上提起茶壺,對著嘴就頓頓頓頓喝了一通,然後拎著茶壺一邊走一邊道,“蔡夕是個大才,就是太過唯上。一應法度,只為老子服務,這是天生的狗還是怎麽地?”

非常奇怪的行為邏輯,蔡夕作為蔡國司寇,在司法建設上,不可謂不成功。只是這種成功,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事實的“君主”,也就是李解服務。

其余一應蔡國貴族所有的樸素愛國主義情操,那是半點沒有的,至於說起於微末的體恤憐憫,也是沒有的。

蔡夕這個蔡國“大”司寇的所有行為邏輯,就是為了讓李解在蔡國國內,成為最爽最自由最快樂的無上君主。

也就是全身心地貫徹君主至上的理念,甚至哪怕自己的一條“狗命”被取走,而且還是被自己的君王取走,也是心甘情願,甚至可以說是甘之如飴。

李總裁覺得這是抖M,可顯然蔡夕又不是這種情況。

“蔡無力之學,‘法’為體,‘上’為本。”想了想,大舅哥商無忌這才略作總結,“如此,蔡夕之學,當獨成一家,以法唯上。”

“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嗯?”

商無忌一愣,他感覺聽懂了妹夫說的,又感覺沒聽懂。

不過李解自己念叨出來之後,突然拍了一下腦袋:“這他媽就是爭當工具人的意思?!”

突然間,李解有點搞明白蔡夕這鳥人的行為邏輯了。

“……”

大舅哥商無忌完全不知道李解又哪根筋搭錯,反正聽不懂,索性不聽了。

“主公,淮上列國業已交換國書。如此,主公所治之地,廣袤遠勝五湖。如今幕府人才豐滿,不如早作建制。”

商無忌提醒了一下李解,“可效仿江北體制,先置縣市,安撫夷虎、荊蠻。”

這裏縣市的意思比較微妙,因為李解並沒有獨立於吳國之外,所以“縣”這個單位,固然已經有了行政職能,但主要方向還是軍事。

反而是“市”這個單位,比如說“東蘆市”,才基本符合李解在地方治理上的概念。

因為“東蘆市”和吳國的城邑市場不太一樣,它最初是陰鄉投射到江北地區的力量,為了方便管理聽命陰鄉的淮夷、沙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