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這一定是體制問題(第2/4頁)

所以吳國內部橫向比較的話,李解也不算過分,至少他沒有像別的山頭那樣,直接無視中央政府的威權,在地方上打得熱火朝天不是?

“還能如何?不過是正式自立,幕府獨立於吳國之內。”

“子羽,我探聽到一個消息,想不想知道?‘花甲宴’之後,幕府有大動作。”

天天跟鹹魚腌肉打交道的胥主任一臉微妙,笑嘻嘻地看著魏羽。

“你個鹹魚運輸辦公室主任,倒是消息靈通。”

一旁滑板笑了笑,伸出手指點了點胥飛,又轉過頭看著魏羽,“子羽,我家老祖也有指示,秋收之前,淮水伯府確有大動作。”

“大動作……”

關於“大動作”這個詞,也是因為幕府官吏說得順口,這才形成了新名詞。

“秋收之前,便是伐楚。”

魏羽說罷,看了看胥飛,又看了看滑板,“能讓仲平這般鄭重,想必不只是伐楚。”

“不錯,於幕府而言,伐楚不過是小事。”

難得乖巧的胥飛拎起茶壺,給友朋一一倒了茶,在座的人中,除了魏羽、滑板之外,千乘高氏的人也不少。

除此之外還有秦國子車氏、趙氏以及楚國的白氏、陳國陳氏、蔡國蔡氏,這些年輕人在各自老家或者家族,都算不上最頂尖的人才,但也的的確確不是庸才。

到了淮中城做高端工具人之後,情況就發生了大變,人生際遇的變換,讓他們再回到各自的家族中,給家族最頂級的精英做配套,那就沒啥意思。

吸引力極低。

哪怕是胥飛幹著鹹魚運輸的工作,可一整套班子下來,整個部門運作是一個閉環,等於說這個部門,就是他要獨當一面,絕非模棱兩可的多頭聽命。這種感覺,就類似一個歷練多年的劍客,從軍之後就能帶兵,而非從小卒炮灰做起。

體會不一樣,心境自然也是不一樣。

“二三子打聽到的消息,都是如何?”

“我聽說,淮南欲效仿江陽故事,建制縣市。”

“江陽?”

“江陽在何處?”

“江陰對面,便是江陽,亦稱海陽。有雷邑、雉邑、鹿邑、東蘆市等地,皆是李子所屬,乃吳威王在世之時所封。”

“豈非邗溝以東,多為李子所有?”

“可以這麽說。”

這麽大一塊地盤,跟姑蘇就隔著一條揚子江,著實有點嚇人。

尤其是那些去過姑蘇的,更是明白有了李解手中那麽多船,雖然大多數船都沒啥意義,但穿梭往來平穩江面,絕對是輕輕松松。

那麽揚子江這個天險,對別人是天險,對李解來說,有意義嗎?

而且江陰邑還是李解的大本營,李解現在還有江陰縣令的正式官職,並沒有去除。

來了淮中城這麽久,傳統精英別的先不提,輿圖的認知是大大提高。

原本需要在絹布上艱難描繪的粗略圖,現在用了紙張,可以更加的詳盡。

更重要的是,淮中城的制圖手段更復雜也更先進,但只要明白識圖之後,就會對地理方位有更加清晰的認知。

此時跟著滑板、胥飛等人一起喝茶的列國年輕士子,只要略作思量,就明白剛才的對話,透露出了多大的信息量。

按照對話所說,李解擁有的地盤,那絕對不僅僅是淮南淮北這些“垃圾”,還有十分靠近吳國核心統治區的土地。

邗溝兩岸或許沒有,但邗溝以東廣大地區,只要比較淮中城,他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只會越來越富庶,而不是越來越貧瘠。

桌子上擺滿了零嘴兒吃食,其中就有煮熟了之後,黑漆漆的菱角。

也有白色的菱角,咬開之後,肉質水嫩脆爽,口感並不粉,但是甜,一群聰明人越吃越覺得不簡單。

因為桌子上的菱角,就不是江陰產,而是江陽產。

江北地區新圍墾出來的土地,產量並不高,但是圍墾過程中開辟出來的水面,卻大量種植水生植物,甚至有些水田,也是種植蓮藕、荸薺、茨菰、蒓菜,這些產出,以淮中城的特殊加工工藝,同樣能夠充當冬糧。

“建制縣市……”

魏羽念叨著這四個字,“縣市”各分職能,真要是建制縣市,那麽的的確確是幕府的大動作,對他們來說,同樣也是前所未有的大動作。

建制縣市,最緊缺的不是糧食、人口,而是官吏。

他們這些人,這些個在淮中城各個部門系統中正在工作的人,就是最佳選擇。

或許“縣”這個單位,他們這些後來者,還未必能夠進入其中占據高位或者實權部門,但是“市”這個單位,是可以想象的,而且必定有人能夠脫穎而出。

幾個晉國人的閑聊,讓秦國、齊國、陳國、蔡國等士子也是想入非非。